改革开放40周年来,我觉得兴仁市最大的成就,可以用完成“三大历史任务”来概括:第一是减贫摘帽;第二是撤县设市;第三是同步小康。这三大成就浓缩了兴仁市40年来所有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改变,浓缩了民生领域所有的成就。
“三大历史任务”是兴仁市委市政府去年提出来的,但实际“打基础”的时间很长,整个40年时间都在为“三大历史任务”打基础。比如减贫摘帽。作为去年的减贫摘帽县,兴仁市今年7月份通过国家考核验收,9月份国务院扶贫办下文同意兴仁市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撤县设市。兴仁从1999年就提出撤县设市,到2018年已是19年时间了。通过19年的努力,兴仁的城市建设、民生领域、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口指标等方面,全部达到撤县设市标准。2011年就上报到了国务院,2017年再次上报。今年8月份,国家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阅读更多
提到脱贫攻坚,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兴仁市的贫困程度在黔西南州不算很深,除了不是贫困县的兴义市,与黔西南州其他七个贫困县相比,兴仁基础条件要稍好一点,所以被确定为全州第一个要脱贫摘帽的县。我们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使出了最大的劲儿。全县9724名干部,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责任到户,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包保”。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取得了“四个成就”。
第一是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大改观。农村路网、房子、自来水,全部都已达到标准。2017年达到了省里要求的“组组通”,即一个30户以上的“组”要通一条硬化路,还把路网全部串通,在农村形成了环线,整个村、整个乡镇都形成环线,再也不用走“回头路”。目前,兴仁市做到的是“户户通”,即一家一户的“串户路”全都是硬化路,小轿车可以开到家门口。过年时,在外工作的人回到兴仁都非常感慨,说这几年新农村的变化真是太显著。>>>阅读更多
薏仁米是兴仁最大的农业产业,也是最大的扶贫产业。兴仁种植薏仁米历史很悠久,在《后汉书·马援传》中就提到兴仁种植薏仁米,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兴仁薏仁种质资源丰富,现在收集了500多份种质资源。历史上兴仁老百姓就比较喜欢种植薏仁米,经过政府的协调推动,现在兴仁薏仁米种植有35万亩。这35万亩是什么概念呢?它占到全国(种值面积)的30%,产量也占到全国的30%。兴仁加工销售出去的薏仁米达到40万吨,而自己本地产量大约9万吨,这是因为在兴仁形成了薏仁米的集散地,周边晴隆、普安、安龙、兴义的薏仁米也会到集中到兴仁来加工。东南亚地区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这些地方的薏仁米也是到兴仁加工后再销售出去。
薏仁米是一种食药两用的作物。作为药品,它最大功效是祛湿,在传统(祛湿)中药方子里面,薏仁都是其中一味药,好多老中医在开方子时用到“薏仁”(或者写“薏苡”),会在后边打个括号,里面写上“贵州”或者“兴仁”。因为兴仁薏仁米药用价值要高一些。>>>阅读更多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撤县设市之后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县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县”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农村,要逐步缩小农村跟城市的差距,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脱贫攻坚。“市”则是要在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上做出很大的努力,通过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反哺农业。脱贫攻坚更多的是要有投入,这些投入怎么来?不能再继续靠国家,必须要靠发展工业,发展城市化来反哺农村。要真正从“县变成市”,至少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我们好不容易把贫困县的帽子摘掉,农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基础设施、农村农民精神面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下一步要在乡村振兴方面大做文章,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条件,但离乡村振兴的要求还差得比较远。所以要巩固好脱贫成果,实行乡村振兴战略。>>>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