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工作几小时后,云岩区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中西医结合/全科医生苟纯莉终于从繁忙的诊疗工作中抬起头来。她望向走廊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再看看眼前因康复而展露笑容的患者,脸上不由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自挂牌成立以来,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凭借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周到的服务,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可,成为大家心中的贴心“医”靠。
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角。
“家门口”有了医疗新选择
最近,一个先天脑瘫的孩子,经过半年治疗,不仅脸上有了表情,甚至还会微笑了。这让从医近30年的苟纯莉和同事们倍感欣慰,也为这份事业深感自豪。在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类似的暖心故事不胜枚举,院内挂着的一面面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病人提供贴心服务。
中心建立前,市西河街道仅有一个功能较为单一的卫生服务站,难以满足片区3.3万常住居民的健康需求,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等方面需求突出。同时,辖区居民就诊路途较远,“家门口”的便捷医疗服务成为大家共同的期盼。
在国家“分级诊疗”“强基层”医改政策指引下,结合贵阳市“一圈两场三改”及15分钟生活圈建设,云岩区卫健局牵头整合原市西街道医疗资源,升级建设为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依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的技术支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有转诊”的服务布局。
处处挂满患者赠送的锦旗。
“这样,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得到满足,慢病管理、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有了坚实支撑。我们还拓展了中医治未病、康复护理等特色服务,为社区居民带来了福音。”采访中,院长苟纯莉介绍。
她告诉记者,中心作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服务于市西河街道六个社区,以及位于辖区的环西小学、新建路小学、海文小学和贵阳八中。
“自从社区建了卫生服务中心,我们有什么小痛小病,再不用到大医院去排长队了,家门口就能解决,方便多了。”前来就诊的张奶奶夸赞道。
特色项目收获良好口碑。
谈起医患间的温情故事,苟纯莉如数家珍。其中一个,是贵州交通广播阳光952的一位记者在中心治愈了鼻炎后,特意在节目中进行了推荐。这一宣传吸引了许多鼻炎患者前来就诊,不少患者在康复后又回到阳光952平台表达谢意。
在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良好口碑得益于其中医特色项目的显著疗效。如中医针灸埋线、中医刃针疗法、中医神经触激术和中医正骨推拿等项目。
苟纯莉医生正在为病人诊断。
在中心四楼,记者目睹了时下流行的中医埋线减肥治疗:医生用镊子夹住一根极细的线,小心而精准地埋入就诊者的穴位,短短十余秒即完成操作。“中医针灸埋线减肥,主要是将可吸收的羊肠线或蛋白线埋入特定穴位,通过持续刺激调节代谢、抑制食欲,达到减脂塑形目的。”苟纯莉解释。
“我们的特色科室和诊疗项目丰富多样,如儿科、中医科等科室,以及中医埋线减肥、推拿、针灸、头疗、任氏神经触激术、鼻炎治疗、顽固性肥胖症调理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效果。”苟纯莉表示,仅她个人接诊的鼻炎患者累计就已超过5万人次。
打造一流基层卫生服务中心
一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何以具备较高的医疗条件和过硬的技术人才?苟纯莉的答案是——“引进来,送出去”。所谓“引进来”,即从更高平台引进人才,如副院长潘海新便是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引进的儿科专家。同时,中心积极将医生送往北京301医院等大型医院进修学习,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此外,与上级医院共建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是中心获得先进技术支持的有力保障。“目前,我们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儿科、心内科建立了紧密医联体合作,同时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云岩区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结成专科联盟。对于中心无法处理的疾病,可通过绿色通道免挂号,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快速转诊。”苟纯莉强调。
潘海新为小朋友进行口腔检查。
一次,一位76岁老人突发急性心梗,在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后需立即手术。情况危急,值班医生第一时间联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应科室,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患者在15分钟内被送入手术室,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除了向上级医院转诊危急重症患者,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承接了大量术后康复患者。对于许多疼痛性疾病、外科感染、儿童轻症肺炎等患者而言,这里环境舒适、离家近、不用到大医院排长队,提供了便利。
此外,中心还积极与市西河街道办事处及所属社区联动,不定期深入社区开展各类便民服务,真正将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赵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