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8月13日电(卢志佳)近日,在位于贵州省贵定县的贵州启越山桐子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培中心的无菌实验室里,技术人员专注地操作接种环,将山桐子茎尖组织植入培养基。这里的温度恒定在25-27℃,湿度保持为60%,LED光源根据幼苗不同生长阶段自动地切换光谱。这是国内领先的山桐子组培技术,也是贵定山桐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贵定县白岩脚山桐子种植基地(2024年10月25日摄)。(贵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大量依赖进口,发展我们本土油料作物非常重要。”启越山桐子公司技术顾问梁永琪介绍,油茶、核桃等油料作物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如果扩大种植面积就会抢占农田面积,因此国家将目光转向林业,而贵州林地多农田少的地理特点恰恰契合“向林业要食物”的发展策略。
山桐子被誉为“树上油库”,是我国的乡土树种,不仅是优质的用材树种,还是高产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据介绍,山桐子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成分,经检测符合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
贵定县区位优势显著、气候优势独特,很适合山桐子的种植和生长。近年来,贵定县将山桐子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构建起“政策扶持+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三维体系,引入广州企业、资本成立公司,形成“组培育苗—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布局。2022年至2023年,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根据山桐子优良单株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利用生物能源科技实验,最终确定贵定县组培良种品种为油宝宝1号、2号、3号。
截至2025年5月30日,贵定县累计完成山桐子种植14.28万亩,覆盖8个镇(街道)988个村民组,涉及4.75万户农户,参与率达58.46%;挂果面积0.3万亩,产鲜果300吨。
山桐子丰收群众笑开颜。(贵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但山桐子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首先是收益周期较长,从种植到挂果需要3至5年,7年方能进入高产,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精心管理。此外,山桐子是雌雄异株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种苗雌雄比例约为1:1,雄树只开花不结果,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但在种植后第三年才能通过开花辨别雌雄,这意味着前期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可能因种植雄树而浪费。
启越山桐子公司通过5G智慧大棚培育的幼苗。(贵定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此,梁永琪率领团队不断攻坚,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在今年成功实现优良单株的无性繁殖。目前,启越山桐子公司组培中心的无菌实验室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向云南、广西等地输出优质种苗,已签订8万单组培苗省外订单。
同时,启越山桐子公司还与贵州省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等建立了优良品种合作,与中山大学、贵阳学院等合作运用先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进行深加工产品研究。
山桐子的价值远不止于食用油。启越山桐子公司总经理刘锐介绍,山桐子果肉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远超橄榄油水平,正逐步成为美妆领域新宠。
山桐子食用油产品。新华网发(杨琦 摄)
山桐子的生态价值同样亮眼。梁永琪介绍,其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可作为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近年来,贵定县将山桐子种植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种植1.83万亩山桐子,有效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土壤含水量等,书写了乡村振兴与战略资源保障的双赢答卷。(参与报道:陈怡宁、王布娜、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