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末,当东莞大朗的蝉鸣还在耳畔轻轻吟唱,陈耀云就背起装满希望的琴谱包,毅然踏上了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第一小学的旅程。这所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老校,从此成为她播撒教育火种的新战场。身为东莞市大朗镇黄草朗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兼任莞铜支教队副队长与江口支教小队队长,挂职副校长的她,一头扎进德育、美育工作与专业音乐教学中,决心用爱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动人的支教篇章。
晨雾中的回响:唤醒百年校魂的嘹亮鼓号
在江口一小古朴的校园里,鸽子花树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变迁。陈耀云偶然发现器材室角落那锈迹斑斑的铜鼓,指尖轻叩的瞬间,仿佛触摸到了这所百年老校蒙尘已久的心跳。带着岭南的温润,眼中满是对江口教育的炽热期盼,她立志要让沉寂的鼓号声重新响彻校园。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薄雾,陈耀云就穿梭在校园各个角落,仔细寻找鼓号队的“小树苗”;夕阳西下,她仍耐心地测试孩子们的节奏感、耐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来,跟着我拍掌。”她温柔地牵起腼腆小男孩的手,在她鼓励的目光下,男孩慢慢舒展蜷曲的手指。为了给孩子们调试鼓绳,她甚至跪在地上,鼻尖的汗珠滴落在鼓皮上,晕开深色的印记。“号声要像刺破云层的朝阳!”她握着小号手颤抖的手腕,一遍又一遍地指导练习。
三周后的升旗仪式上,小鼓号手们精神抖擞,激昂的旋律从他们手中的乐器倾泻而出,在百年老校的上空久久回荡。在铜仁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式上,身着蓝白校服的“一小雏鹰鼓号队”走过主席台,孩子们眼神坚定,满脸自豪,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朝阳下的歌声:百年书院谱新韵
“江口一小承载着百年梦想,我希望能用音乐为学校注入新的韵律。”陈耀云满怀深情地说。得知早年虽有音乐人创作了校歌,却因经费短缺一直未能制作完成,为学校打造专属校歌的想法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她自掏腰包近万元,邀请东莞专业音乐制作团队。创作过程中,她全身心投入,反复斟酌每个音符、每处配器。当悠扬的校歌曲调首次在校园响起,时间仿佛静止。全校师生沉浸其中,感动不已,那旋律如潺潺溪流,唤醒了大家对百年书院深深的热爱与眷恋。如今,校歌已成为江口一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清晨,伴随着朝阳,孩子们纯净响亮的歌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暮色里的社团:让每个孩子站在舞台C位
“教育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我带着责任来到江口,要用爱心和智慧陪伴孩子们成长。”陈耀云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她深知教育的真谛在于为孩子打开一扇门,凭借艺术专业功底,在江口一小开设了多个特色社团。
“陈老师的手指会变魔术!”在阳光艺术体操社团,陈耀云带着孩子们练习呼啦圈在手指、手腕和身上灵活转动,身姿轻盈,宛如仙女挥动魔法棒。篮球操社团排练时突遇大雨,搭建的木板舞台铺上地毯后,篮球难以弹起,孩子们一时手足无措。陈耀云却抱起篮球,在积水地板上拍出节奏:“看!世界万物都可以舞动起来!”篮球击打地板与雨水的声音,竟成了天然的伴奏。最终,社团完美演绎青春活力,小队长感慨:“陈老师让我们知道,篮球不只是运动,更是抛向天空的诗。”
鸽子花合唱社团里,孩子们用稚嫩嗓音吟唱动人旋律;向日葵舞蹈社团的舞步充满阳光与希望;活力课桌操社团为校园增添灵动音符。在陈耀云的悉心指导下,这些社团成为校园里的璀璨明珠。其中,艺术体操社团在贵州省校园体操比赛中斩获团体奖和个人奖,实现江口县此类比赛零的突破;合唱社团45名孩子代表县参加市艺术展演,荣获班级合唱比赛三等奖。
2023年,陈耀云统筹策划了江口一小首届艺术节;2024年,她又创新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艺术嘉年华,涵盖语言、声乐、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多个项目。这场艺术盛宴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激励无数孩子追逐艺术梦想,赢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一位家长感动地说:“感谢学校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我第一次看到孩子在舞台上发光,能在这么有温度的学校读书,孩子太幸福了!”
教育路上的灯塔:让教科研引领教师成长
在继承上一批支教队员“1+1+X”教育帮扶模式的基础上,作为支教队队长的陈耀云带领第三、第四批支教团队,成功打造“3+3”新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这两套“组合拳”,向江口输出东莞“品质教育”理念,推动江口教育均衡发展。在她的引领下,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
2024年春节期间,陈耀云带领团队申报省级课题。云端研讨时,智慧的火花与窗外的鞭炮声交织闪烁。面对“支教何必这么拼”的劝说,她指着窗外:“你看那盏路灯,亮一点,孩子们放学就少踩个水坑。”课题立项那天,她收到一位乡镇教师画的贺卡,画中她手捧爱心,身后跟着一串发光的小点——那是被她点亮的课堂。
作为队长,陈耀云在受援学校推动国家智慧平台的应用,将跨学科教学理念融入当地教育,让东莞“品质课堂”如蒲公英种子般扎根深山。每月一次的送教送培下乡活动,以主题式教学的形式开阔了教师们的教育视野,为乡镇教育带来温暖与活力。此外,她还带领团队组织举办县、校群文阅读“同课异构”、师徒“同课异构”、新教材“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示范课等多种创新活动。
黔行两载的深情:让百年书院闪耀光芒
2024年盛夏,完成一年支教任务的陈耀云收拾行囊准备回莞。离别之际,鼓号队奏响熟悉的《出旗曲》。一个小男孩使劲吹着小号,泪水在眼眶打转;“徒弟”沙沙抱着她:“您走了,谁骂我们集体备课不认真啊?”苗苗塞来一篮野猕猴桃:“放心!这是山上采的,不用钱。”海钰不舍地说:“师傅,天天在一起习惯了,想到以后很少见面,心里空落落的。”
面对大家的深情,陈耀云毅然在支教申请书上写下“延期一年”。新学年,当她走进教室,讲台上一张歪歪扭扭的纸条映入眼帘:“陈老师,我们想您了!欢迎回家!”
两年来,陈耀云指导“徒弟”参加省、市、县级比赛有29人次获奖;学生获奖66人次,其中省级奖项达21人次。又到盛夏离别时,她对“徒弟们”说:“每次回望学校,都感觉卓越楼闪烁着无数光点,那是你们努力发出的光芒吧!”
陈耀云留下的不仅是鼓号队、校歌和特色社团,更是将东莞先进的教育理念深深植入黔地土壤。她的辛勤付出,赢得了铜仁市政府和教育系统的高度认可,铜仁市“优秀教师”、江口县“师德楷模”等荣誉纷至沓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支教工作的肯定,更是莞铜教育协作成果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