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助力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7/07 15:23:16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城科技帮扶工作队

中国科学院助力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字体:

  近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公布,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位列其中。这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水城区的科教融合实践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与教育资源优势,以“志智双扶”为主线,针对当地师资力量不足、基础条件滞后、课程内容脱节等问题精准施策,持续推动水城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赴水城区调研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党组统一安排下,中国科学院水城科技帮扶工作队实施了“三大攻坚行动”。

  一是强化优质资源供给。依托中国科学院科教优势建立“六盘水科学教育创新服务平台”。平台融合学校教学、课后服务、教师发展、科技活动和学生成长等多功能于一体,整合了中国科学院、高校、科普基地、出版社、杂志社及专家团队等优质资源。

  二是优化分层师资培养。工作队深度联动中国科学院科研平台,以科研资源转化驱动教学能力跃升,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的分层培训体系。遴选骨干教师赴中国科学院参加 “科学教育领军教师高级研修班”。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构建三级就地培养机制。教育管理提升针对性强化顶层设计,驱动科学教育创新力。骨干教师培育打造教学中坚力量,引领教学质量登峰。新晋教师筑基注重夯实基础能力,加速新教师教育职业成长。邀请武向平院士等多位专家前往水城区,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与教师开展面对面培训。

  三是深化科学教育建设。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作队打造了以“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为枢纽、“科技特色校”为支点的“基地+特色校”双引擎,为水城区构建全域科学教育新生态。为了破解课程内容脱节的难题,打通了科研成果科普化和科普资源课程化“两个转化”通道,让平台教育资源更贴近教师教学实际,让学生能用熟悉的例子,朴实的语言了解前沿的科研成果。

  通过八年持续攻坚,水城区科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科学院通过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挂职、组织科普讲座、捐赠实验器材、建设“科普小屋”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水城县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及科研人员多次赴水城开展“科学大讲堂”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与当地学校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为师生提供远程科学课程和实验指导,显著改善了水城县的科学教育条件。

  针对领导层、骨干教师、新教师展开分层培训。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科普资源、专家资源与单位资源,赋能区域教师。目前已展开科学教育活动展开、校长研修、教学成果申报与指导、学科培训等培训20余场,覆盖教师2000余人次。

  目前,“中国科学院+科技培训资源+政府+中小学”的四维联动格局初步形成。立足新起点,工作队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双轮驱动,持续深化帮扶机制创新。推动科学教育“水城经验”标准化,开发本土化科学课程资源包,推广“线上名师工作室+线下实践基地”混合培训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依托水城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设计“科学探究+产业实践”研学路线。

  水城区教师赴济南市市中区交流学习。受访者供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科学院始终以“科学之心”赋能水城教育。未来,中国科学院将继续以教育为纽带,将科技的种子深植于山区孩子的梦想中,为培育新时代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