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喀斯特:让世界遗产“活起来”-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施秉喀斯特:让世界遗产“活起来”

2023-08-24 11:31:01  来源:贵州日报

  立秋后,施秉云台山景区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站在观景台放眼望去,群峰鼎立、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植被茂密,美不胜收。

  “快看快看,那些岩石是白色的,好漂亮!”眺望一座座山峰上灰白色的岩石,和父母一起前来旅游度假的广东中学生张晓惠一边惊叹,一边用手机拍个不停。

  “那就是白云岩。”一旁的父亲告诉张晓惠,这里的白云岩喀斯特地貌古老、完整、全球罕见,堪称“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来云台山旅游之前,我就认真做了攻略。”张先生说。

  2014年6月,施秉喀斯特因其独特性、完整性、唯一性,展现了“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和“反映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白云岩喀斯特演化历史”,与广西桂林、重庆金佛山一起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捆绑申遗成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白云岩的命名源于意大利帕多瓦国家地质公园常年受到冰川侵蚀、寸草不生的喀斯特地貌。不过,未受到冰川侵蚀的云台山,其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仍是原始森林覆盖的景象。”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王云介绍。

  除了“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吸引游客,景区里生长着的很多珍稀植物也成为游客的“打卡”对象:硬叶兜兰、岩生鹅耳枥、鹅掌楸、南方红豆杉……

  “这里还有白颈长尾雉、云豹、猕猴、藏酋猴、林麝、鬣羚等珍稀野生动物。”王云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施秉遗产地分布有高等植物1399种,脊椎动物293种,还分布有200多种蓝藻及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划定的范围,包括云台山、杉木河、黑冲景区以及整个杉木河、瓦桥河流域范围,遗产地面积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

  申遗成功以来,为加强遗产地保护,在省编委批复下,设立了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区管理局,并成立云台山、黑冲、胜溪、塘头、石桥、杉木河6个保护管理站,依托乡镇和村的共同保护,构成了施秉遗产地统一的保护管理格局。

  此外,201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在遗产地流域上建立景区经营污水处理系统、开展水质监测、联合检查和整治等活动,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杉木河景区旅游业更是火爆。依托杉木河景区美丽山水风光和良好生态,施秉县大力发展漂流业,杉木河漂流被誉为“中华第一漂”“矿泉水上漂”,游客纷至沓来。

  “‘五一’劳动节以来,白天漂流游客日接待量最高已突破1万人次。”施秉县杉木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兰介绍,不仅如此,这两年施秉还在杉木河县城河段开发了夜漂项目,不断满足游客需求。

  通过旅游发展,杉木河景区带动流域和周边8个村寨500多户1000余人实现增收。城关镇白塘村地处杉木河景区,村民陈选超利用自家房屋开设农家乐和民宿,生意火爆,年收入十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而且每年只需要工作4个多月。”

  在旅游大发展的今天,施秉县如何更好地实现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我们要借助施秉喀斯特这张世界级名片,在做好遗产保护的同时,打造旅游升级版,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让世界遗产‘活起来’。”施秉县委常委、副县长王甲乙表示,施秉县将不断完善景区的旅游设施,实现施秉旅游的快速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遗产展示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加快在喀斯特遗产地北部建立原生态、无害化的精品水果基地,解决当地居民致富,实现遗产地有效利用。(记者 王远柏)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