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
全力打造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

全力打造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样板区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做好贵州省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整体宣传,由贵州省网信办指导,新华网贵州频道推出系列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共话贵州改革开放40周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潘仕进近日做客新华访谈,畅谈三都县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
精彩观点
1
潘仕进

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 文化底蕴深厚

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 文化底蕴深厚
全国唯一水族自治县 文化底蕴深厚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国土面积2400平方公里,辖6镇1街道,总人口4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6.7%,水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7%,全国63%的水族人口聚居三都。

改革开放40年来,三都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三件大事,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居住在三都这片热土上的水、布依、苗等26个少数民族同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和谐相处。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的可喜局面。>>>阅读更多

1
潘仕进

从落后到繁荣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落后到繁荣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落后到繁荣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三都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三都从落后到繁荣,从贫困到基本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经济实力成倍增长。2017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68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增加32倍;财政总收入完成7.12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50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17亿元,也是1978年的13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60元,是1978年的99倍。

二是特色农业不断做大。40年来,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三都在一次次的改革与探索中跨越,打造了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新路径,全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我县大河镇龙场村成为黔南“185”农业品牌的发源地,在全省推广,全县省级农业示范园区6个,全县葡萄种植13.6万亩。还涌现出了九阡李、香猪、无公害蔬菜、茶叶等一批优特农产品。三都是珠三角特别是粤、港、澳的果篮子、菜篮子的基地,搭乘电商快车,三都农产品远销珠三角、川、渝、湘等地区。>>>阅读更多 

1
潘仕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40年来,我们相继在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机构改革、社会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我们顶住各种压力和挑战,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涌现出了一批改革典型案例。

第一,我们认真贯彻“放管服”改革惠民政策。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率先在贵州省探索建立“集成套餐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办事“多窗口”跑的问题。比如,我们推进“政务服务+脱贫攻坚”,将扶贫、农工、卫计、商务、住建、人社、教育、公安等部门的行政权力与公共服务事项集中整合,设置脱贫攻坚综合服务窗口,通过“一网通”承接贫困群众需求、政策解答、事项办理等服务工作。同时我们通过“五减”,减少办事的工作日和申请材料,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繁、办事慢、办事难问题,“集成套餐服务”成为省、州的先进典型。

第二,我们深化结对帮扶助脱贫。三都县还有168个贫困村,我们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地区和部门,特别是广州的对口帮扶,组织企业与贫困村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现在已有68家企业与54个深度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这是帮扶改革创新的一方面。>>>阅读更多

1
潘仕进

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推动三都跨越发展

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推动三都跨越发展
大力实施五大工程 推动三都跨越发展

在全国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三都决不能掉队。改革开放40年来,三都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城市的倾力帮扶下,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20多万人。目前,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214户133816人,其中未脱贫户10511户3.9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1.62%。我们2018年减贫人口2.5万多人,2019年安排计划脱贫2.9万人以上,2020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达到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标准,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狠抓基础数据保精准。脱贫攻坚在于精准,为了基础数据的精准,我们用好“七查”,灵活运用“七个一”扶贫工作机制,强力实行网格化管理,70%干部力量下沉农村,对全县农村户籍人口进行全覆盖摸排,对漏评、错评、错退贫困户进行彻底清查,实现户户过堂、组组评议、村村开会。进一步夯实了贫困数据基础,扣好了精准扶贫的第一颗纽扣,数据精准度大幅上升。

第二,狠抓扶贫产业促增收。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我们切实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用好20个500亩坝区和6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平台,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强化产销对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到目前,全县种植葡萄13.6万亩、黄桃6.93万亩、茶叶17万亩、食用菌1812万棒、中药材1.7万亩,覆盖贫困户1.4万余户(次)5万余人(次),户均增收2950元;现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84个,合作社注册资金达37224万元,入社农户5000户,带动户均增收2500元。在广州江南市场及多个大型超市开设直销窗口,利用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牌子,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阅读更多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