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许家坝镇:“薯菌轮作”铺就乡村振兴“黄金路”-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10/27 16:52:14
来源:思南县委宣传部

思南许家坝镇:“薯菌轮作”铺就乡村振兴“黄金路”

字体:

  近年来,贵州省思南县许家坝镇紧扣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推广“羊肚菌+红薯”高效轮作模式,实现“一田双收、效益翻番”,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

  一地双收巧轮作,效益倍增土生金

  许家坝镇通过精准招商,成功引进深圳越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实施“薯菌轮作”种植模式。上半年种植高产高淀粉红薯,下半年栽培珍稀羊肚菌,实现土地利用率和亩均效益“双提升”。2025年,该基地红薯种植规模达763亩,亩产创下8345.2斤的新纪录,预计实现收入350.2万元;红薯采收结束后,将接续轮作300亩羊肚菌,预计产值可突破400万元。

  联结机制聚合力,三方共赢促增收

  基地积极构建“公司+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专注技术、管理与市场,村集体以资源资产入股,农户通过务工与分红实现多元增收。2025年,累计发放务工工资50余万元、土地流转租金30万元,带动就业0.9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有效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壮大、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产业兴旺百姓富,乡村振兴动力强

  “过去外出奔波,如今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蒲家寨村民感慨道。轮作模式不仅激活了土地潜能,更拓宽了群众致富路。据基地负责人凡爱洪介绍,每亩地年均可多提供10个以上务工岗位,发放工资超2000元,成为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的重要平台。

  许家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县委、县政府“一主两辅”产业布局,以种植主体、产出效益、灌溉保障、种植方式“四大转型”为抓手,重点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推动经营主体从种植大户向规范化家庭农场升级;聚焦单产提升,推动产出效益从“广种薄收”向“精耕高产”转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灌溉保障从“靠天吃饭”向“旱涝保收”跨越;普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动种植方式从密集劳动向全程机械化提级,多维度协同发力,全面赋能红薯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薯菌轮作”的成功实践,是许家坝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这一模式正为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新智慧。(安星宇)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