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炙热,贵州省岑巩县龙田镇都素村金坛湾河畔,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镜头中河水波光粼粼,岸边警示牌清晰可见。
“以前靠腿跑,隐蔽水域根本管不到,现在无人机5分钟就能覆盖一片区域。”巡查人员欧杨锋一边操控设备,一边记录下重点水域的实时情况。
这一幕,正是龙田镇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溺水体系的生动写照。
作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区,龙田镇境内龙江河等7条河流穿境而过,53处危险水域星罗棋布,其中杨泗庙码头等4处被列为高风险点。面对3292名未成年人、298名留守儿童的暑期防溺安全难题,该镇推出“人防为基、技防为翼、教育为魂、共治为本”的立体防控机制,织就一张“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岸边有守护、心中有防线”的防溺“安全网”。
无人机视角下,龙田镇境内水域实现常态化河流巡查。
靶向守护:从“看住人”到“走进心”
“防溺水的核心在‘人’,关键是守住孩子的心。”龙田镇防溺水专班负责人唐涛介绍,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全镇建立“一人一档”包保台账,招募61名“爱心妈妈”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通过心理疏导、安全教育、陪伴阅读等活动,让关爱真正走进孩子内心。
“我们不仅要知道孩子‘去了哪、和谁玩、何时回’,更要成为他们愿意倾诉的人。”爱心妈妈晏远菊说。7月以来,全镇已开展关爱活动12次,从情感源头减少私自下水风险。
与此同时,该镇推动“家校社”三方联动,持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疏导,形成“学校提醒—家庭监管—社会协同”的闭环守护,从源头降低溺水风险。
龙田社区儿童之家联合兴龙村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
人机协同:“空中哨兵”+“地面堡垒”无死角防控
“请大家只在浅水区玩耍,不要靠近深水区域!”在杨泗庙码头亲水区域,娄兴文与队友每天从早上9点一直蹲守到晚上8点,密切观察群众涉水行为,及时劝导远离危险水域。岸边,救生圈、救生衣、长竹竿等设备整齐摆放,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为切实加强重点水域的防溺水工作,龙田镇充分整合镇村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了16支共计100余人的镇村两级巡查队伍。通过“定人、定岗、定时”的巡查机制,每日至少开展2轮巡查,累计劝阻11起涉水危险行为,有效提升了水域安全管理水平。
而对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隐蔽水域,无人机化身“空中哨兵”,将徒步巡查盲区纳入视野。
“以前‘人跑断腿’还管不全,现在无人机一飞,哪里有人下水一目了然。”欧杨锋说,通过“天空+地面”联动,全镇10个村(社区、场)实现水域巡查全覆盖,科技手段让守护效率提升3倍以上。
目前,该镇已在重点水域亲水区安装AI视频监控系统,具备异常行为自动识别与预警功能,未来将推广至更多高风险区域,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防溺水安全网络。
教育浸润: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遇人溺水先呼救,心肺复苏记心头!”在兴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宣传活动正在进行。活动现场,镇村干部、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带领孩子们模拟真实溺水救援场景,通过知识问答、绘画比赛、心肺复苏实操等多种互动形式,将枯燥的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
龙田镇充分发挥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儿童之家及70个儿童团的阵地作用,组织多方力量深入群众,引导孩子从被动“听”安全转变为主动“讲”安全,以“小手拉大手”的传播模式,推动形成“儿童讲安全、同伴守安全、家人护安全”的良性循环。
此外,线上通过微信群推送防溺水知识48条,阅读量超2万人次;线下发放手册2000余份,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宣传方式,促使安全意识从“外部要求”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为防溺水工作筑牢思想防线。
“我们不仅要‘管住水’,更要让每个人都成为‘生命守护者’。”唐涛说。
全民共治: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每天午后与傍晚,返乡大学生吴垲瑞总会加入家乡龙田镇的巡河队伍,穿行于各村水域之间,劝导戏水人员、普及防溺知识,用实际行动守护青少年的生命安全。
“参与巡河不仅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担当。”吴垲瑞说。
龙田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家校协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防溺水工作从单一治理的“独角戏”,迈向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各村(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认领巡查责任岗,形成“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的立体防控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动员返乡大学生、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以及热心退役军人等社会力量,投身水域巡查、安全值守与宣传教育工作,构建起多层级、广覆盖的防控网络,为青少年筑牢生命防线。
截至目前,全镇范围内完成53处重点危险水域的救生设备配备,100余名党员干部、巡河员及志愿者接受了专业急救技能培训,60余人参与“溺水救援实战演练”,有效提升了应急响应与协同处置能力。同时,当地还建立设施定期巡检机制,确保警示牌、救生圈等设备“常在、完好、可用”,为防溺水工作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从多元力量的凝聚到实战能力的锤炼,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防控网络的织密,龙田镇正以全民共治的新模式,谱写一曲守护生命的平安乐章。(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