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在遵义市飞宇电子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全神贯注组装产品,每个动作都严格按照工艺流程,保障组装质量;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铝液历经24道淬炼工序,蜕变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壳、航天器散热叶轮等高端零部件。
这两家民企都是“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遵义市已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培育体系,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2家(其中民营企业129家)。
作为中小企业中的精锐力量,“专精特新”企业以专业化筑基、精细化深耕、特色化突围、新颖化赋能的鲜明特质脱颖而出。2022年,《遵义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出台,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梯度培育机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经费投入,不断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批扎根黔北的民营企业以“专精特新”为精准坐标,凭借核心技术在精密铸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细分赛道持续突破,用硬核实力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站稳脚跟。(记者 蒋洪飞)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