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花儿吐艳、碧水传情,一幢幢极具苗族文化特色的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春风吹来,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
苗族文化:非物质文化中一朵奇葩
菱角村的苗族妇女几乎人人都会织布、蜡染、刺绣,她们以针当笔,用线为墨,专注地绣着精美的图案;或以铜刀蘸蜡,用布作画,将心中勾勒的美好画面一一呈现。
“男吹箫笙女弹弦”,菱角苗族同胞大多天生就能歌善舞,他们用口腔气流吹着口弦,通过口形变换,嘘出美妙的乐曲;民间舞蹈以芦笙舞最为普遍,主要有芦笙对脚舞、芦笙花杆舞、芦笙自由舞等。
大方县菱角村苗家妇女缝制刺绣服饰
苗族服饰是最为独特的一种服饰,这种服饰穿上后,褂袖恰盖肩,裙脚刚被膝,带尾不拖地,长短适中,比例协调,做工精致,纹路清晰,一切都是恰到好处,那黑白相间而且分明的美丽图案恰似喜鹊展翅,因而,这里的苗族又称“喜鹊苗”。
这里一年当中的民族节日非常多,其中春节的“赶花场”和端午的“跳花坡”最为热闹。自2007年以来,菱角村每年都要举行端午节“跳花坡”和春节“赶花场”,这里吸引了大量观光旅游游客。
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举行一年一度“踩划山”节日活动
三治融合:基层治理的一张名片
菱角村不断完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体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健全“一约四会”工作机制,优化民主监督运作方式,保障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各类规章制度有效落实,以民主凝聚民心,推进村全面建设。
不仅如此,菱角村还精心组建广场舞队、芦笙队、乐器队等3支文体队伍,依托群众大舞台、民族文化活动等,创作法治快板、文明新风“三句半”小品等,如“大操大办要不得,红白喜事简朴些,省下钱来搞产业,明智咧!”“高价彩礼不能要,幸福生活自己造,菱角青年树榜样,新风貌!”绘声绘色的“三句半”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使居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意识,逐步形成了文明乡风。
通过道德超市积分量化群众道德行为,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对接,道德积分与诚信体系相并联,努力引导群众形成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做事讲道德、为人讲诚信、相处讲和谐的良好村风。同时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树立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
文旅结合:助推发展的一套绝活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菱角苗族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大型文艺活动的文化娱乐广场建起来之后,每年的踩花节、跳花节,菱角村苗族同胞就会身着盛装,跳舞、吹芦笙,欢庆节日,人流最多时可达两三万人。
近年来,菱角村因地制宜发展花椒、海花、板栗、艳红桃等特色优势产业,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利用乡村旅游优势,辐射带动吸引社会资本新建农家餐饮店11家,投资中高端民宿已超2家,引进“陌之乡野”和“醉苗乡”民宿2个,慕名而来这里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的菱角村,家家户户都有亮化美化的房屋,热情大方好客的苗家人,阵阵的“劝酒歌”、悠扬婉转芦笙声,一杯杯回味甘甜的“水花酒”,让前来观光休闲度假的人们流连忘返。(陈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