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平塘:创新东西部协作模式 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7/16 16:58:24
来源:新华网

黔南平塘:创新东西部协作模式 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字体:

  新华网贵阳7月16日电 近年来,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市白云区派驻平塘工作组立足平塘县产业发展实际,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打造以“粮食+茶、菜、畜、果”为主导的“1+4”特色产业模式,帮助平塘县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可持续发展、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主导产业。

  集体经济联动模式激活茶产业新动能。在平塘县大塘镇洋方村茶产业园项目中,白云区工作组以“企业+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农户”双轨机制,构建利益共享共同体,通过115万元协作资金撬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双增收:企业支付土地流转费用惠及农户,项目优先吸纳43名本地群众务工,发放工资28.475万元,占资金总额24.76%。这种“地租+薪金”模式使群众既享资产收益又获劳动收入,同步改善基础设施,群众满意度高。

  东西产销对接模式打通果业新通道。依托“东部市场+贵州产品”战略,贵州黔味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黄振龙凉茶等4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构建“黔货出山”快速通道。公司通过1万余亩刺梨种植基地带动群众增收,2023年销售额突破1113万元,产品直供广州地区等东部市场,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

  园区共建共享模式实现效益共享。白云区投入1399万元协作资金,将塘边镇打造为黔粤共建示范园区。通过完善产业路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种培实验室及冷链物流体系,推动扎营坡精品水果基地和光明茶园实现数字化升级。

  特色种植创新模式开辟增收新路径。在掌布镇新坪村探索“洞植鲜菇”特色产业,利用天然溶洞恒温恒湿环境发展高端菌菇种植。项目投入200万元协作资金建设标准化基地,年产鲜菇500吨,产品畅销粤港澳市场。该模式创造100余个就业岗位,务工人员月均增收3000元,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

  平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创新,全县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明显。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等新平台,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提档升级。(沈孟军)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