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贵州:科技赋能 无刺黑树莓结出“致富果”-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15 14:06:20
来源:新华网

乡村振兴在行动|贵州:科技赋能 无刺黑树莓结出“致富果”

字体:

  新华网贵阳7月15日电(周远钢)近期,贵阳市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农民种植的无刺黑树莓迎来丰收,当地村民抢抓农时,采收树莓供应市场。该树莓品种是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申刚博士树莓科研团队从贵州本地野生树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目前已在贵州都匀、罗甸、西秀、晴隆、黔西、务川等地发展70多个种植基地,有效助力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航拍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一景。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山间野果变身“致富果”

  “这个基地有25亩,树莓成熟开采后,基地需要十多个工人同时采摘,鲜果就近卖到贵阳。还有公司直接来地里收鲜果,销路不愁。”在羊坝村的无刺黑树莓基地,基地负责人、羊坝村村民马艳对无刺黑树莓的前景充满信心。

  “最近不忙了,就来这里摘树莓,前天工钱得了156元,感觉比种玉米和水稻还轻松一些。我们按斤采摘,每斤一块五,今天已经摘了50斤。”基地内,村民李发绣正麻利地将树莓摘进桶里。她表示,家里种有玉米、水稻,农闲时来摘树莓,可以赚些零用钱。

  村民在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树莓基地采收树莓。新华网 周远钢 摄

  据了解,树莓含有鞣花酸、花青素、树莓酮、水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野生树莓常见于贵州的山野间。而马艳种植的无刺黑树莓,正是申刚博士团队精心选育出的新品种“黔莓1号”。该品种于2022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填补了市场上缺乏树莓新品种的短板;不仅保留了野生树莓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具有果大、产量高、无刺、采摘便捷的优势,适宜大面积种植。

  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树莓基地内的树莓。新华网 周远钢 摄

  “鲜果批发价为每斤35元左右。就按6元一斤的加工果来算,丰产期亩产至少在2000斤,能收入1.2万元以上,除掉所有成本,利润在6000元左右。”申刚介绍,树莓一次种植可以受益10年以上,定植一年结果,两年后进入丰产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经过多年试验,采用矮化修枝技术,不用给树莓搭架子,不仅减少了劳动力和搭架成本,还能降低坏果率、延长保鲜期。”申刚介绍,从种植、管护到采摘,树莓基地都创造了就业岗位,让部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校企合作 成果转化见实效

  “树莓生长快、适应性强,根系在近地面形成很密的保护网络,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申刚表示,树莓的价值远不止于经济收益,在石漠化治理方面还能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树莓基地内的树莓。新华网 周远钢 摄

  “黔莓1号”的推广,是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立足职业本科办学与康养特色,以“四百工程”(百团服务、百企驻校、百技助产、百品入市)为载体,推动校企融合发展的缩影。学校为申刚博士团队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焕发活力。

  “目前,已研发出树莓果汁、树莓果酒、树莓果酱、树莓代用茶等产品,反响良好,市场逐步打开。”申刚表示,树莓无论是现摘现食,还是加工成果酱、果酒,都能为舌尖带来独特的风味体验。团队通过和企业合作开发树莓产品,有效解决树莓保鲜期较短、不易储存运输的问题,让更多外地人能尝到来自贵州山野的味道。

  航拍的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树莓基地。新华网 周远钢 摄

  “依托申刚博士团队的科研技术,我们将收购的树莓鲜果开发成低酒精度的树莓酒,适应市场需求。”贵州养生河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纪财十分看好树莓产品的市场前景。

  延长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贵州第一所本科职业院校,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近年来紧扣校地融合、校企融合两条主线,结合康养特色专业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效,助力贵州产业升级。

  申刚在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羊坝村树莓基地察看树莓生长情况。新华网 周远钢 摄

  “学校现在建设了生态特色食品研发和转化中心,我们研发新品以后,通过和企业联建生产线,加速成果转化,也方便学生实训。”申刚说,一条集品种培育、科学种植、精深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树莓产业链正在形成,将有效助力贵州乡村振兴。

  申刚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和团队成员一道,加大树莓康养产品的研发,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兴农、科技惠民的使命,为贵州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