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130万亩高粱移栽忙-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5/08 17:26:52
来源:遵义日报

遵义市130万亩高粱移栽忙

字体:

  连日来,黔北大地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在各地的有机高粱种植基地,村民们抢抓墒情开展高粱移栽工作,为酱香白酒产业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努力铺就一条以“红粱富民”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我市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30万亩,成为支撑酱香白酒产业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在习水县习酒镇大湾村的高粱种植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打窝、放苗、覆土,田间地头一片繁忙。

  村民王贵群满怀信心地说:“今年我家种了8亩高粱,相信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作为茅台、习酒等大型酒企的主要供粮点,该镇严格执行“四个统一”措施,即统一追施有机肥、统一规范化栽培、统一营养坨育苗移栽、统一田间管理技术,以确保高粱的品质和产量。

  良村镇也积极行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赵晓波说:“我们已开展了7次大型培训会,向村民讲解高粱移栽技术。”

  今年,习水县高粱种植面积达20万亩,覆盖21个乡镇(街道)的161个村居,涉及5万户高粱种植户。

  仁怀市茅坝镇雄丰村的高粱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分工协作,熟练地进行着打窝、放苗、培土等工序。

  村民袁清濛一边干活一边说:“移栽时要带土移栽,覆土要深,这样秧苗才能长得好。”

  当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支持高粱种植,包括免费发放种子和有机肥,并组织农技人员分组分片进行指导。

  村民胡良敏说:“今年我家种了5亩多地,种子肥料都是免费的,还有技术人员指导,现在就盼着大丰收了。”

  茅坝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太美表示,他们从炼苗、窝行距到移栽技术等都对村民进行了详细指导,以确保丰产丰收。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雄丰村将零散土地整合连片,为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种植大户潘先跃流转了320亩土地,并采用漂盘育苗技术育苗。他说:“这种技术使成活率达到95%,还能减少病虫害,增强抗倒伏能力。我们育了9000盘苗,除自用外,还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补栽,带动大家一起发展。”

  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的优质高粱示范基地内,村民们正熟练地移栽高粱。该基地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实现“以销定产”,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

  村民袁世会说:“我家种高粱已经10年了,今年种了5亩,企业包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目前,播州区已组织多支农技服务队下沉到田间,指导村民掌握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以确保移栽质量。

  作为世界酱香白酒的核心产区,高粱种植已成为各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130万亩的高粱种植规模,不仅为白酒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还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订单农业等方式,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记者 向维忠 陈春江)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