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5月6日电 走进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板当镇翠河村,映入眼帘的是美丽蜿蜒的翠河、颇有特色的“太空舱”民宿、古香古色的壁画、如同油画般的小桥流水,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
村里来了个年轻人
2023年4月,28岁的贵州电网员工柳林均在前往重庆参加博士面试的高铁上,毅然提交了驻村申请。通过层层审核成为翠河村的一名驻村干部。半年后,有想法、有冲劲、心思细腻的柳林均成为翠河村新一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翠河村,面对全村508户中近一半人口外流、村集体收入为零的困境,村民的疑虑像细雨般渗透:“电网公司的小年轻能懂庄稼事?”
面对质疑,柳林均信念坚定,深知这是基层工作的必然挑战,按照“一宣六帮”的工作指引,每个月他都要走访村里的115户脱贫户。三次上门走访脱贫户王大光都吃了闭门羹,柳林均卷起裤腿第四次走进田间,边帮着做农活边唠家常,终于叩开了老乡的心门。“要把村民当家人,说话做事都要沾泥土气。”柳林均分享他的驻村心得。
随着走访的频次增多,当地政府和老百姓都知道翠河村来了一个年轻人,是板当镇最年轻的驻村干部,亲切地称呼他“小柳书记”。
探寻产业破局
翠河村作为水源保护地,传统种植养殖业发展受限,且由于时常会面临水位上涨的问题,很多沿河的土地也不能用于种植。如何破局?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与调研,柳林均在月牙湾民宿开业当天捕捉到转机——3000多名游客的涌入,尤其是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让他敏锐抓住发展机遇。
经多方论证,柳林均向贵州电网申请了55万元建设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和充电桩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村委会和部分居民的房顶上,既为村民增收开辟新路,又打造出“低碳旅游”新名片。
“这条路坡陡路滑,像我这样的老年人走起来十分费劲。现在装了太阳能路灯,傍晚做完农活回家再也不怕看不清路了。”村民杨安全说。
与此同时,柳林均还牵头设计贵州电网紫云帮扶点党员培训路线,组织400余人次参训,也是贵州电网第一条党团培训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线路。
2024年翠河村村集体收入12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2025年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将增加3.2万元收入,并且持续长达20年。
厚植为民情怀
翠河村有5家监测户,都是村委需要特别关注和帮扶的,韦以忠就是其中一家。他家里有一个年迈的父亲和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需要照顾,无法离家务工。柳林均了解情况后就把镇里分配的蜂箱给了韦以忠,如今蜂群繁育旺盛。“采蜜季能有笔好收入咧!”韦以忠抚着蜂箱笑容满面。
四年级的于德馨家是脱贫户,家里只有务工的爷爷奶奶。柳林均走访时发现,本应无忧无虑的稚嫩女孩已熟练喂养家禽、打理菜园。孩子的童真与农事的磨砺交织,令柳林均既欣慰又心酸,遂萌生长期资助其学业之念。
像韦以忠、于德馨这样的监测户,柳林均每个月都会进行走访、送教上门、务工返岗宣传等,还邀请同事与村民共同开展篮球赛、挖红薯比赛等活动,把村民当作家里人,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柳林均的驻村任期将于2025年5月到期,他已把这两年的三本民情日记和数十本项目资料归纳装档、整理成册,还特意标注了注意事项,准备交给下一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说:“从书本到田间,从机柜旁到河坎边,我完成了一次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他用两年时间在翠河村这片土地上注入了青春力量、写下了实干担当。(邓娴 施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