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轻笼。当第一缕朝阳穿透云层,兴义万峰林就在这样的时刻苏醒,两万余座青翠峰峦披上了金色的纱衣,八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两万多座锥形石峰错落排列,宛如翡翠棋子,在天地间铺展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水墨长卷。这片被徐霞客誉为“磅礴数千里,唯西南奇胜”的人间秘境,不仅刷新着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更以年均17℃的气候禀赋为画布,以“赏花+”模式为笔触,绘就了一幅“农文旅体”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全景图。
一
春末夏初,黔西南平均气温18℃,拥有全国最早的油菜花海和喀斯特峰林奇观,得天独厚的资源赋予了旅游发展的底气。
不久前,美团旅行根据平台用户搜索与预订数据发布的“2025全国十大春日踏青新玩法”榜单中,“去贵州兴义吃碗‘万峰林蛋炒饭’”登榜。
3月,万峰林6000亩油菜花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在这片广袤的金色天地中,一场“千人蛋炒饭”火热开席,游客们一边欣赏花海美景、非遗表演,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体验着“舌尖上的万峰林”,“赏花+美食”的新体验让游客连连称好。
来自贵州遵义的游客王建难掩兴奋之情感慨道:“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看到这般壮阔的花海,瞬间感觉身心舒畅。万峰林的油菜花田规模宏大,山水、田园、花海完美融合,这一趟真的太值得了!”
“品尝万峰林蛋炒饭,享受的不只是地域美食,还有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游客的热情,这或许就是蛋炒饭的美味秘诀。”游客李成恩说,要在兴义多待几天感受康养游,“我们一定还要组团来兴义,期待在‘世界康养示范城市’有更多不一样的记忆。”
在万峰林,赏花的方式多种多样,或乘坐观光车一路俯瞰最美花田;或乘着小火车穿梭花海;或骑行、漫步在步道与春天近距离接触;或是选一家花田边的小店坐下,喝杯咖啡,感受双重香味的加持。
“这里不仅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可以逛集市、喝咖啡、看花海,是个宝藏地。”在万峰林游玩的香港游客李旻珍说,夜伴繁星入睡、晨伴田园苏醒,这里让人回归到了“慢生活”。
在跨界融合玩法的热潮下,万峰林景区以“花”为媒,通过“赏花+”模式延伸产业链,持续推进的高品质文旅体融合发展,让这里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月9日,贵州电信·2025万峰林马拉松暨多彩贵州马拉松超级联赛(万峰林站)开跑;
3月23日,2025万峰林警察半程马拉松开跑;
4月20日,“联通杯”2025万峰林半程马拉松开跑。
这是跑者与万峰林的一次次相约,马拉松在这里既是一场比赛,也是一段感受黔西南自然景观、地方文化的悦心之旅。
对于第三次参加万峰林马拉松赛的殷晓雨而言,兴义这座城已并不陌生,可当再一次踏上万峰林景区时,薄雾中若隐若现的峰丛,金黄色的油菜花、地道的美食以及热情好客的兴义人再次将她深深吸引。
“这条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将美景与运动融合在一起,奔跑其中,步步皆景,值得留恋和回味。”对于万峰林马拉松,殷晓雨给予高度赞誉。
跑在花海中,跑进峰林里。“美”,是跑者们对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的一致评价。万峰林马拉松因为美景不断吸引来自全国的奔跑爱好者,来到黔山秀水,感受这里独特的“奔跑文化”。
在万峰林,赏花不再只是简单的观赏,而是一场融合了视觉、味觉、运动与文化的全方位体验。万峰林用它独特的方式,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春日记忆。
二
万峰林的千亩油菜花,不只是游客镜头里的风景,更化作村民账本上跳动的数字。
清晨,在下纳灰村的石板路旁,金黄的花朵似金色的绸缎铺展在大地上,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骑行和晨练的游客络绎不绝,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绝美画面。七旬布依族老人郎正琴打开门,把浸泡整夜的糯米分装进五个木甑,这些用野生植物染色的食材要在柴火灶上蒸足2小时。传统布依族“三月三”才做的五彩糯米饭,郎正琴现在天天做,旺季时日销百斤。
上午11点,万峰林景区的各家蛋炒饭店陆续来了客人。张记蛋炒饭、黄秀蛋炒饭、布依郎蛋炒饭等人气店铺更是很快就座无虚席。
大榕树旁的王保长蛋炒饭店内,老板王显录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熟练地翻炒着蛋炒饭,一边说:“万峰林的油菜花开得早,花期持续到三月底,来看油菜花的游客越来越多。平时每天能卖300份左右,现在游客多了,一天能卖五六百份,从早忙到晚,收入将近一万元。”
下午4:30,在纳录村的布依酸笋牛肉餐馆已经座无虚席,门口已经有人开始排队。
“我们每天早上十点开门,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打烊,客人都很多,到了旺季,平均每天有140桌,几乎都是省外来的。”酸笋牛肉馆老板告诉记者。
老板介绍,他家的牛肉取材于本地小黄牛。在旺季,每天需要一百五十多公斤牛肉才能供应得上。
“这里的酸笋牛肉火锅特别好吃,而且很实惠。这是我们到达兴义的第一顿饭,味道很独特,吃得很满足。”从南京自驾过来的张女士一行表示,她们在来之前做了攻略,慕名前来吃万峰林的酸笋牛肉。
“景区游客接待能力有了明显提升,2024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左右。”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舒娴表示,自今年3月以来,万峰林景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将军桥蛋炒饭一条街”,专职做蛋炒饭的餐馆就有30多家,在旅游旺季,这里平均每天要炒3万多份蛋炒饭。
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万峰林景区在花影中蹚出一条“美丽变现”的新路。
金黄的花海包裹青砖白瓦的民居,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精品民宿,不仅外地人为这片美景着迷,当地人也在朵朵金黄中嗅到商机。
70岁的下纳灰村村民罗益平说,他以前以务农为生,后来和儿子将家里的瓦房进行改造,经营起一家有12间房屋的民宿。为更好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2024年秋天,他将民宿重新装修后,再次开门迎客。“老房子变了新样子,房间数量虽然减少了,不过价格上来了,一年预计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罗益平说。
兴义市万峰林旅游产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灿介绍,万峰林景区核心区域周边的多个村寨目前发展有200多家民宿经营主体,其中培育的本土品牌民宿店有70多家,民宿产业带动了当地上千名村民就近就业。
暮色四合,万峰林的油菜花海在夕阳余晖中泛起金色的涟漪。炊烟袅袅的村寨里,布依人家的欢笑声与游客的赞叹声交织成曲。从郎正琴老人蒸笼里飘出的五彩饭香,到王显录锅铲下翻飞的蛋炒饭香;从罗益平家焕然一新的民宿小院,到纳录村酸笋牛肉馆门前排起的长队——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动人故事,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此刻,晚风轻拂层层叠叠的油菜花田,仿佛在轻声说:这里的每一朵花,都在绽放幸福的模样。春天即将过去,但黔西南的精彩,却远未结束。(记者 韦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