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间,修文县龙场街道龙潭社区居民陈祖军为女儿举办“出阁宴”,在社区红白理事会帮助下,租用社区的“民族团结食堂”摆宴席。“民族团结食堂”内,各类餐具、厨具一应俱全,宽敞亮丽的环境既舒适又体面,赢得了主人家及其亲朋好友的点赞。
“现在有了这个食堂,大家都很方便,不管天晴、下雨,有个清净的地方坐起,出太阳晒不到人,下雨也淋不到。”陈祖军开心地说。
据悉,去年以来,为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修文县在全县各民族村寨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盘活闲置资源建设13个“民族团结食堂”,这些食堂由村(居)红白理事会统一管理。其中,龙潭社区“民族团结食堂”于去年10月份建成投用,占地170余平方米,配置有猛火炉、蒸柜、操作台、帐篷、桌椅、锅碗瓢盆等。
在此之前,龙潭社区居民办红白事或节事活动,要么花大价钱去酒店订餐,要么四处借餐具、厨具,在露天坝摆宴席。“民族团结食堂”启用后,既为当地居民摆宴席省事、省钱,又为社区红白理事会推进“治风”工作提供重要平台。红白理事会租赁食堂的过程中,与租赁对象签订租赁协议,并面对面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引领他们遵守居民公约,控制红白事办理的天数、桌数等,自觉抵制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的陋习。
“自2024年龙潭社区‘民族团结食堂’建成以来,已累计承办红白喜宴7次,平均每次能为我们居民节约一至两千余元。红白事办理有了固定场所,方便了社区‘治风’管理,让社区群众养成遵守‘治风’规定的好习惯。”龙潭社区党支部书记夏云杰说。
龙潭社区作为修文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辖300余户1300余人。目前,已引进服装生产、果蔬配送、竹荪育种等方面的企业,带动居民在家门口就近就业。下一步,社区将创新管理模式,充分用好用活“民族团结食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增强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接下来,我们准备联合新引进的竹荪育种等企业,把‘民族团结食堂’、职工食堂和社区食堂打造成‘三堂合一’模式,更加高效地用好‘民族团结食堂’,让它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夏云杰说。(姜继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