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环解决大问题!云岩这个小区垃圾分类高效又便民-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小手环解决大问题!云岩这个小区垃圾分类高效又便民

2024-03-22 18:10:00  来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早上八点,忙着上班的张先生下楼,顺便把家里的垃圾提到垃圾分类便民投放点。他轻轻一拉上方的手环,桶盖就自动弹开了,把垃圾袋丢进去,手一松,垃圾投放完成。这个动作,时长大概一秒。

  这是一个由工程废料制作而成的手环,成本低、制作简单,却解决了长期困扰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大难题。在此之前,居民们每次投放垃圾时,都得自己用手拉开桶盖,如果桶盖不那么干净,很多人就不愿意用手去碰,选择把垃圾丢在旁边的地上,甚至直接放在桶盖上。

  一个小手环,解决了居民不愿伸手揭盖的大问题。

  这样,垃圾很快遍地都是,现场又脏又乱。“我们其实也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想小区处处都干干净净,但都是匆匆忙忙的上班族,如果为丢垃圾把手给弄脏了,一时又没地方洗,那确实很麻烦,所以就有随手扔的情况。现在好了,手环一拉就能投放,完全不担心会弄脏手,所以大家都很愿意。”张先生说。

  

分类精细的废旧物资回收点。

  这样的小小创意,方便了居民的同时,更为物业和社区工作带来了便利。“如果垃圾袋扔到地上,那保洁人员得重新装桶,如果发生溢漏的情况,那还得重新打扫卫生,更是耗费人力。”中天物业C2组团项目经理、中天物业第三党支部书记王卫兵说。

  这样的改变,渔安街道澜亭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徐清文也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对于如何有效投放垃圾,社区一直在做努力,但某个环节如果不方便,居民们就不按要求投放,大大影响了整体效果。“自从有了这个手环后,大家都愿意投放了,确实立竿见影。”

  在澜亭社区,手环只是用心用情开展垃圾分类的一个缩影。该社区作为渔安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小区,在垃圾分类实践过程中先行先试、大胆创新,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享共治的方式,全力打造绿色“生活圈”、整洁有序“商业圈”、低碳环保“生态圈”,引导社区居民变“随手扔”为“随手分”、沿街商铺变“要我分”为“我要分”、垃圾分类变“小盆景”为“大风景”。

  

入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多元参与,打造绿色“生活圈”。社区党支部积极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发动支部党员参加“党员先锋引领垃圾分类我先行”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入户宣传、现场指导等形式,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干湿投放。同时,还在小区显眼的位置公布红黑榜,对做好垃圾分类的住户进行公示表扬,对未做好垃圾分类的住户进行进行警示,以此督促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共治共享,打造整洁有序“商业圈”。社区建立商业圈路长制和自管小组联动机制,由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担任的路长督促商户实行垃圾分类,由商户推选的自管组组长负责引导。同时,街道办事处做好商户垃圾分类后勤工作,向沿街商户免费发放干湿分类垃圾桶,并由网格员向沿街商户发放垃圾分类公示牌,引导商户将垃圾分类责任融入到日常经营中。

  互联互动,打造低碳环保“生态圈”。社区联合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馨苗幼儿园、贵阳市第五幼儿园等辖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让辖区单位、企业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转变。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在小区生活垃圾收集点,徐清文带领记者参观了分类详细的各种设施。收集房内,除了分类明确的干、湿垃圾桶,称重秤等设备外,还有0.9*1.3米的洗桶池,以及相应的洗手台,确保垃圾不再外流;在旁边的废旧物资回收点,除了废纸、纺织、玻璃、金属、塑料等暂存区,更有废灯管、家用化学品等暂存区,让居民产生的所有垃圾都有相应的归属。

  “通过合理设置投放点,并配备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可以使得居民投放垃圾的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减少了投放错误的可能性。”徐清文说,设点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投放之后,澜亭小区1075户住户从一开始还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到现在能熟练地将垃圾进行初步的干湿分类投放,减轻垃圾分类的压力,减少因分类不均或未分类带来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他表示,社区垃圾分类之所以能取得还算不错的效果,主要得益于完善精准的设施设备,以及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小组等各方的明确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同时,街道也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和指导,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应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表,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最终见行见效。(赵毫 吴晓雨 何永春)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