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赤水一块土地焕发多重“魅力”!-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来看赤水一块土地焕发多重“魅力”!

2023-12-04 17:51:43  来源:赤水市融媒体中心

  “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过去群众的生活写照。冬季“闲”不是农民真的想闲,而是传统耕作方式单一,冬季没有适宜的农作物,干活收益低,只能“闲着”。

赤水市旺隆镇永兴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干部群众忙着发展红托竹荪产业。(张浪摄)

  如今,赤水市各地通过套种轮作、大棚种植等多种渠道,让土地焕发多重“魅力”!群众一改过去“猫冬”的习惯,一句顺口溜:“冬闲人不闲,忙着去挣钱。”道出群众的心声,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冬耕深,出黄金”。来到长期镇红卫村,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村民们冬耕冬种的身影,大家分工协作,抢抓时节,一幅冬耕冬种画面铺展开来……

  “大家注意一下,薯块要按一下,便于接触,这样能保湿,促进发芽……”长期镇农技干部罗太洪正在田间地头和村干部、村民进行技术指导与交流。

赤水市长期镇红卫村,村民在农技干部的指导下忙着科学种植马铃薯。(张浪摄)

  68岁的村民黄世平打趣着说,“罗太洪,你还懂庄稼嘛!你娃还是个农村娃!”老百姓十分肯定罗太洪的技术指导,认真施肥、起垄、盖土……这块地是“高粱+马铃薯”轮作,今年收完高粱,有了一笔收入,现在开始种马铃薯又有一笔收入,黄世平掰着手指算了“两笔收入”账。

  “俗话说‘冬耕不肯忙,来年脸饿黄’。不是不肯忙,一到冬天看到土地闲下来了就发愁,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黄世平告诉记者,现在赶上了好时候,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来指导帮扶,村民也有了方向。

赤水市长期镇红卫村,村民在忙着科学种植马铃薯。(张浪摄)

  村党支部副书记冯弟全介绍,“高粱+”模式轮作,土地效益高,村里因地制宜,还有一些地轮作种植油菜,农田一年都不会“闲着”。村干部、护林员和群众一起干,劲往一处使,人人都受益。

  近年来,长期镇以抛荒撂荒地整治为突破口,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推广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套种,一地多用、一地多收。镇里的农技人员以着力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为目标,分组包村深入田间地头,就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性技术措施“面对面”讲要点、“手把手”教技术,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

赤水市旺隆镇永兴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张浪摄)

  在赤水市,除“高粱+”轮作外,各类复合轮作模式处处可见。旺隆镇为了让休耕的“空白期”成为增收的“黄金期”,结合村情,探索“红薯+食用菌”轮作模式、林下种植食用菌,今年,该镇计划推广种植200亩红托竹荪。

  “红薯收完了制作苕粉,荷包鼓起来。现在大家种食用菌,一年都忙起的!”永兴村村民周坤琼背着菌包,笑盈盈地说。

赤水市旺隆镇永兴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村民周坤琼乐享发展红托竹荪产业。(张浪摄)

  不同于普通的农作物,红托竹荪属中温型菌,喜湿,在不断的试错中,旺隆镇逐渐摸索出一套种植菌类的经验。镇里采取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分户生产管理、分户获得收益,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红托竹荪很有市场,平时市场价是每公斤售价在100元至120元。“现在盖好膜,各村加强田间管理,控温、控湿,争取赶上春节市场上市就更好了!那时价格会有所提高,收入更可观!”旺隆镇副镇长黄鑫说。

  粮经作物轮作,让赤水市良田实现“钱粮双丰收”,群众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沉睡”耕地焕发新生机,着力守好老百姓的“粮袋子”“油瓶子”“菜篮子”。(张浪)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