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苗寨 亲近非遗——凯里市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侧记-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探访苗寨 亲近非遗——凯里市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侧记

2023-10-27 14:57:14  来源: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10月18日,凯里市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通过走进舟溪镇曼洞村青曼苗寨和国家级非遗“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地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残疾人家庭(左二)在青曼苗寨体验苗族刺绣。(杨仁海 摄)

  苗绣织锦 技艺传承

  织机踩板不时发出“噔、噔”的响声,彩色的综线被踏板交替牵动,逐渐织成细密繁复的图案……

  当天,在青曼苗寨蔓萝印迹苗族织锦作坊,几名残疾人家属在参观苗族织锦技艺,听说一条苗锦背带制作要一两年时间,都叹为观止。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残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观看苗族歌舞表演。(杨仁海 摄)

  她们在青曼苗族刺绣坊,被那些放在桌上绣满花鸟鱼虫、奇珍异兽的绣片迷住了,三人坐下来跟一位绣娘学习。这位绣娘示范后说:“苗绣的针法很多,今天学习布贴绣。”

  大家认真摹着绣片上的图案,一针一线地绣,都得到了绣娘的肯定。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残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体验苗族拦门酒。(杨仁海 摄)

  青曼苗寨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纺织、刺绣、染布等精湛的民族手工艺,其中,曼洞“苗族织锦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被称为“中国织锦刺绣之乡”。

  多年来,曼洞苗族织锦深受外国游客青睐;这也让许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青曼,只为一睹苗族织锦的神韵。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残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观看苗族歌舞表演。(杨仁海 摄)

  不一样的电影 体验民族文化

  “送我送我花带,送了花带我再走……”

  当天,在青曼苗寨蔓萝印迹放影区,大家静静坐着观看电影《蔓萝花》。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一名导游在青曼苗寨(左一)向残疾人家庭讲解苗族织锦。(杨仁海 摄)

  肢体残疾人吴承敏惊诧地说:“这电影曲子欢快悦耳,很像我们苗族芦笙舞讨花带的调子,内容跟小时候母亲讲述的相同,从前,清水江边苗寨,一个牧鹅姑娘蔓萝,与猎手阿倒约相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剧本出自于青曼苗寨土生土长的伍略先生之手,根据本地苗族叙事诗素材创作的小说《曼朵多曼笃》,之后改编成剧本,并拍成电影《蔓萝花》,响誉世界。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一名残疾人在青曼苗寨参观伍略先生文学馆。(杨仁海 摄)

  看完电影后,大家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伍略文学馆”。

  伍略是我国现代著名苗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被称为“苗族一支笔”。他毕生发表和出版小说、散文等作品200多万字,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匠心传承 保护非遗

  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古法造纸堪称“活化石”,也被称为“中国古法造纸之乡”。

  夕阳西下,走进深山一间作坊参观发现,屋里挂的 花草纸、纸球灯、皮纸衣带……装饰精美,实用,极具文化内涵和韵味。

  10月18日,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残疾人家庭在青曼苗寨观看电影《蔓萝花》。(杨仁海 摄)

  肢体残疾人何明祥走近细看,问:“这都是纸做的?”

  “是的,像纸球灯表面涂一层荧光粉,夜里自然发出彩光,挺美。”其古法造纸传承人解释。

  怎么造纸的,用什么原材料?

  构皮麻,古法手工造纸原材料,无论是白皮纸还是彩色皮纸,都将历经水沤、浆灰、煮料、漂洗、选料、碓料、打槽、抄纸、晒纸等10多道工序,现在生产品种有迎春构皮苗纸、书画纸、白皮纸和特种工艺纸等。

  10月18日,贵州省丹寨县南皋村,残疾人家庭在石桥村古法造纸作坊参观和体验。(杨仁海 摄)

  “我们一直沿袭唐代造纸工艺,因制作技艺古老,又是纯手工操作,所以知名度很高,大家在石桥村可以学习和体验古法造纸的独特魅力。”传承人杨桦表示,石桥村这些年不到10家做手工造纸了,虽然石桥古法造纸发展举步维艰,但随着国家对非遗的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保护好传承好非遗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参观体验后,肢体残疾人董明高兴地说:“今天这个活动特别好,让我们有机会到青曼苗寨和丹寨石桥村来转转,感受和体验国家级非遗‘曼洞苗族织锦技艺’和‘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既长了见识,也增进了友谊。”(杨仁海)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