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持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和产业发展-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省持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和产业发展

2023-09-13 09:28:58  来源:贵州日报

从“喜迁”到“喜业”

——我省持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和产业发展

  “好好读书哦,我先去上班了。”清早,明媚的阳光洒满街头巷尾,在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35岁的胡安辉与儿子一同下楼后照常叮嘱了两句,二人便朝着不同方向走去。

  转过一道弯,不到100米,胡安辉便到达了离家很近的伊科达制衣车间,打开缝纫机开始一天的工作,“前面的同事工序快,我这里也快,按计件算,一个月下来也有个4000多元的收入。”

  胡安辉过去的家,在惠水县王佑镇比较偏远的地方,前些年为了改善家中困难,他一直在省外谋生,学历不高,频繁更换工作的他什么都干过,却没有一份工作长期稳定下来。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让有老有小的胡安辉在县城安了家,工作也变了样,他笑言:“我回来快3年了,一直在这里上班,离家近,工资又不错,肯定愿意留在这里。”稳定的收入和工作,给了胡安辉极大的归属感和信心。

  “要就业,就好业”,搬迁后的生计,是和胡安辉这样的搬迁家庭最关切的问题,也是实现“换穷业”“稳得住”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就业增收,一直是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我省坚持产业和就业两手抓,不断拓宽搬迁群众致富渠道,促进稳定增收。

  从抓产业发展着手,全省各地为“稳就业”而实施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起来,投入资金实施项目的同时,外输内拓不断发力。充分发挥安置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劳务输出平台,对外输出务工,通过加强就业动态监测、开展产业园区与周边安置社区“两区共建”、在大型安置区探索设立零工市场等措施,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就业。

  从全力以赴稳就业,到千方百计兴产业,全省各地多点发力,打好“组合拳”:

  三穗县综合施策抓好就地就近就业。帮扶载体吸纳一批,探索“企业+车间+搬迁群众”的模式,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园区企业承载一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发展产业带动一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创业就业产业园和再生资源加工项目;重点对象扶持一批,提供各类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

  关岭自治县抓牢产业发展,织牢就业增收网。持续做强传统产业,鼓励和支持搬迁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关岭牛”“花椒”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做大特色产业,招引重点企业和优势产业入驻安置点园区,提供就业岗位;持续做优创新产业,在全县规模最大的安置社区打造高质量就业服务基地。

  七星关区不断发展壮大安置社区集体经济。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同时,强化产业发展,建设产业园、农贸市场和中药材产业提升等产业项目,开办惠民超市、家政服务、餐饮公司等服务产业;盘活资源资产,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建立社区经济实体化利益联结机制,同步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

  在晴隆县龙发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志彩看来,做好就业服务促增收就是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下来,他介绍:“我们公司是2017年成立的,作为黔西南招商引资大亚湾援建的项目,我们截至目前也带动了30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接下来我们还会扩大生产规模,为搬迁后续扶持贡献力量。”

  从环境转换到身份转换,从农民到工人,搬迁群众谋生计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农业为主,更多元化地融入二、三产业。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搬迁劳动力家庭41.2万户99.5万人,实现就业41.2万户95.31万人,上半年,全省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11671元。挪穷窝、立新业,搬迁后,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让搬迁群众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而又充满希望的明天。(记者 梁圣)

[责任编辑:刘昌馀 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