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遵义市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2023-08-14 14:17:26  来源:遵义日报

全民健身绘就幸福生活

我市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2023年8月8日是我国第15个“全民健身日”,8月7日至13日是我国第一个“体育宣传周”。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连日来,我市着力开展“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和“体育宣传周”相关活动,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近期,赤水市“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海选赛决赛、务川自治县幼儿足球比赛、2023汇川区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遵义市中小学生(青少年)篮球锦标赛、遵义市中小学生(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赛事相继举行,2023年遵义市首届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贵州省高中男子气排球比赛、贵州省“美丽乡村”足球联赛(播州赛区)等赛事也将陆续开展。

  据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等方式,推动竞技体育屡创佳绩,体育产业欣欣向荣,体育事业在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据统计,我市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在2022年底已达91.2%以上;全市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已达100%;截至今年6月,全市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为46.67%,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全覆盖;“十四五”以来更新(换)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1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8平方米。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在近年来的体育赛场上,我市运动员不惧挑战、勇攀高峰,取得良好成绩。2021年东京残奥会,蔡丽雯获得1金1银2铜,这也是贵州体育健儿自1988年以来参加残奥会获得的首枚金牌。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晏佳华在皮划艇激流回旋女子极限皮艇比赛中夺得1金1银;陈科宇获得山地自行车项目铜牌;吕平、杨成宇获得拳击项目铜牌。2022年,丰配友获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冠军;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我市代表团取得137金130银109铜的好成绩。2023年,杨成宇获得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冠军。

  优化全民健身设施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感。为让更多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截至今年6月,遵义市奥体中心等33个公共体育场馆和115个社会足球场,实现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均在330天以上,各场馆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均在50个小时以上,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全民健身日全天免费开放。全市1500余所中小学校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积极推动校外场馆资源向学生开放。至2022年末,我市体育场地数量总计16775个,较2021年相比增加1472个。

  深入推进体教一体,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近年来,我市定期举办各类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执裁水平;打造99个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32所高中高水平运动员基地校,实现小学—初中—高中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体育人才培养与输送机制。同时,我市探索恢复成立县(市、区)业余体校,采取艺术体操、攀岩、排球等项目“市队校办”,作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育和输送的长期孵化基地;持续推进“游泳进课堂”,全市78所学校开课,惠及学生12000余人;开展“1+N”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市50%以上中小学校创建挂牌“一星级体育特色学校”,评估创建“二星级体育特色学校”100所、“三星级体育特色学校”50所,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新格局,并创建了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引导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全市共有57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了此项工作;丰富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每年一届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和全市各单项体育赛事;引进孙继海团队(嗨球俱乐部)落户遵义,强化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推动足球竞技体育人才高质量发展。

  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倡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促进人民身体健康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级体育赛事活动179场,参与人数达15万人次。同时,我市大力引入和打造品牌赛事,成功举办第六届“茅台王子杯”全国广场舞大赛启动仪式、第七届“多彩贵州”自行车联赛(余庆·松烟站)暨中国第一骑游小镇自行车赛、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遵义半程马拉松赛、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和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技巧项目预赛、2023年“遵义杯”全国校园足球邀请赛等赛事活动,实现体育观赛等消费约8000万元,实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市教育体育局相关人员介绍,我市正在积极筹备重启娄山关·海龙屯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遵义·中国茶海山地自行车赛、全国瑜伽大赛等自主品牌IP赛事,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培养群众参赛观赛习惯。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十四五”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市教育体育局及相关部门还将着力推进体教融合八大体系建设,优化体育管理、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立具有体育特色的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创造市场,让市场回馈产业。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全力推动项目“市队校办”“市队俱乐部办”,达到共育人才的目的。(记者 胡丹)

[责任编辑:吴雨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