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改造让老街“新生”重燃烟火气-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改造让老街“新生”重燃烟火气

2023-07-19 09:35:17  来源:贵州日报

“盲点”变亮点 背街成“门面”

——我省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改造让老街“新生”重燃烟火气

  隐于繁华,静于喧嚣,历经百年岁月,贵阳市中心的圆通街一度是“孤寂”的存在。而今,这条仅有几百米的老旧小街重焕生机,遍布文艺风的咖啡厅、工业风的餐酒吧、网红打卡的古着店……好吃的、好玩的“扎堆”,市井气息浓郁,升腾起城市的烟火气。

  2021年,我省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启动并持续推进,从省会贵阳到市州县城,一条条老旧街区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改造完工1273条。2022年完成2347条。今年计划改造1619条,截至5月底,已完成233条。部分改造后的背街小巷同主街形成共生经济圈,有力提高了城市商业繁荣度和城市吸引力,促进了城市发展。

  与城市商圈互补

  7月15日,走进改造后的贵阳市电台巷,在一家小小咖啡店门前,几位青年悠闲坐在户外椅上,手端咖啡,拍照、聊天。餐吧、咖啡馆与副食店、维修店、洗衣店在这里相遇,浪漫与市井同在,散发出别样的气息。

  “很有吸引力。”在圆通街,正逛古着店的贵阳市民曾女士说,这些老街承载着她童年的记忆,改造后别有一番滋味。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除了对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外,更在谋划、催生新的商业业态。咖啡馆聚集的云岩区电台街,是文艺青年的打卡地;观山湖红街熙熙攘攘的人群诠释着城市的烟火;南明区青云市集、花溪十字街聚集吃喝玩乐新业态,本地人爱去,更引外地游客打卡。

  背街小巷改造与城市商圈互补,以更包容的姿态鼓励各种“后街经济”蓬勃生长,个性化商业业态、多样性新型业态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消费吸引力。商圈活力在这里被激发,场景消费、体验消费、休闲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

都匀石板街改造后成为当地消费新地标。

  孕育消费新地标

  “来,看镜头,笑一笑。”夜晚的都匀市石板街行人如织,经营苗族服饰换装店的张海龙还要客串摄影师,忙得脚不沾地。

  “改造后的石板街人流量很大。”张海龙是台江人,看到了改造后的商机,去年投资开了这家店。

  “在石板街改造中,我们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改造后设立了便民‘潮汐摊位’61户,以‘规范化+人性化’的柔性监管方式,打造黔南风味‘特色小吃街’,给游客和本地消费者更好的体验。”都匀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张丕见介绍。

  这里已成为都匀消费新地标,除特色小吃之外,各种业态也纷纷涌现。“你看,换装拍照的都有好多家店。”张丕见满脸笑容。

  “白天去了绿博园,晚上就来石板街,体验感很强。”来自贵阳的游客邵小平和朋友换上民族服饰在石板街漫步、拍照。她点赞:“不虚此行。”

  从中午到深夜,随时走进青云市集,总是人头攒动的景象,天南地北的口音汇聚于此。这里保留了传统烟火气和农贸市场的功能性,又有设计风格、高辨识度、文化传承、贵阳味道,颜值与“食力”在线,成为贵阳潮玩新地标,也是来筑游客必打卡地。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一批有历史沉淀和人情味的小巷,经过精细化改造后,正崛起为各城市新的消费地标。

改造后的安顺西秀区红旗路一角。

  塑造消费新场景

  日前,记者走进安顺市西秀区网红街区顾府街,位于红旗路的裹卷小店门口排着长队,太和街上也是人头攒动。

  “红旗路、太和街与顾府街相连,改造前,地砖跳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谁会来?”红旗路东街街道民主社区支部书记肖芳芳说。

  去年,红旗路、太和街启动改造,铺上了透水砖,改造了雨污管网,修缮了破损路面。“去年10月改造完成,出行环境好了,商户生意也来了。”西秀区市政管理处处长刘昌胜说。

  有了人流就有商机。如今,走进红旗路、太和街,小吃店、咖啡馆、餐厅、首饰店不断冒出,老街与新店激情碰撞,消费场景愈加丰富。

  “你看,来往的人越来越年轻化。”在红旗路经营精品店多年的李女士说,各式各样的店铺一家接一家开业,又带来了更大的人流。

  “老街巷里各类新业态快速生长,消费潜力正持续激发。”安顺市住建局市政市容园林科科长张杰表示,安顺将全面梳理盘活老旧街巷,打造新业态、优化消费环境,为城市发展增活力。(记者 陈露)

[责任编辑:刘昌馀 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