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劳务经济 优中做强吉他产业
创新发展劳务经济 优中做强吉他产业

创新发展劳务经济 优中做强吉他产业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做好贵州省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整体宣传,由贵州省网信办指导,新华网贵州频道推出系列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共话贵州改革开放40周年》。遵义市正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吴起近日做客新华访谈,畅谈正安县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
精彩观点
1
吴起

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

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
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正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正安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治安管理持续向好、人民群众满意度极大提高,这些用一组数据来说明。197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产值5347万元,财政收入为86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67元。到2017年底,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100.64亿元,是1978年的188.21倍;完成财政总收入达20.15亿元,是1978年的232.22倍;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89元,是1978年的19.68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2%,综合测评位居全省县域第二方阵第2位。

总体来讲,改革开放的这40年,是正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40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40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40年,也是各项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从制度建立再到全面推进的40年。>>>阅读更多

1
吴起

劳务经济‘三转变’吉他产业‘五推动’

劳务经济‘三转变’吉他产业‘五推动’
劳务经济‘三转变’吉他产业‘五推动’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年,县委、县政府打破思想上的禁锢,积极组织300娘子军南下广东番禺务工,首开贵州省有组织、成规模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富余劳动力的先河,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此后的30年,正安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承关怀而奋起,化压力为动力,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用脚印踏出坦途,用汗水升华果实,致力实现“三个转变”,走出了一条劳务经济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回流和优势资源的就地转换,促进了民营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底层突破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极大地拓宽了农村转移就业的渠道,成为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阅读更多

1
吴起

遵义市唯一深度贫困县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遵义市唯一深度贫困县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遵义市唯一深度贫困县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正安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局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扛起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责任,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深入推进“四场硬仗”。

一是基础设施硬仗。启动实施“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1642公里,完成“组组通”公路630.8公里;实施饮水安全项目379个,解决207493人的饮水安全;新架设光缆线路1206公里,新建通讯基站162个,解决低电压台区136台,清除木电杆1879根,“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

二是产业扶贫硬仗。围绕“建基地、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脱贫”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重点抓好以白茶为主的茶产业、以方竹为主的竹产业两个主导产业,突出抓好以蔬菜(辣椒)、中药材、野木瓜、生态畜牧为主的特色辅助产业,巩固壮大茶叶30万亩(其中白茶15万亩)、方竹38万亩、野木瓜7万亩、核桃20万亩。发展食用菌1000万棒,养殖蜜蜂20万群,成功引进并有序推进50万头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和1000万羽鹅全产业链项目,产业扶贫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了“一长两短”(即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长线产业、两项以上短线产业)产业全覆盖。>>>阅读更多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