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江县平原镇台头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兴村、文化润民,聚焦强村富民行动,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培育富民产业、优化利益联结、倡导文明新风,相继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全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积累31.8万元。

着力建强基层组织,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持续巩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争取资金规划布局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会议室、办公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卫生室等11个服务功能室,不断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二是注重队伍培育。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规范发展2名优秀年轻党员,结对帮带2名后备力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组织致富带头人等参加肉牛、茶叶技能培训,创新开展“支部建在茶园里”“支部建在公路上”等主题党日活动和支部联建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能力本领。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强对接协调,系统梳理“10件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近两年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800万余元,先后完成农村公路护栏4.5KM、民生桥梁项目1个,修建产业水池4个、垃圾回收站3个、健身场所1个,安装维修太阳能路灯336盏等。

着力培育富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创新产业模式。统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支部领衔、党员领头、大户领办、群众领管”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领衔发展63亩白茶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3名党员领头发展500余亩,35户大户领办500余亩,每年带动500余人次参与管护、就近务工。
二是丰富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稳妥有序”原则,进一步选准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同步推进油茶、肉牛、生猪、中药材、烤烟等产业发展,形成“一园二场二基地”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村共发展白茶1100余亩、油茶1100亩、肉牛存栏200余头、生猪500余头、中药材100余亩、烤烟100余亩等。
三是提升产业效益。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落实茶叶管护绿色防控体系,培育“土专家、田秀才”6人,切实提升亩产量、提高茶品质。协调项目资金完善产业配套设施、申报产业奖补、打造系列产品、拓宽销售渠道。2025年,申报产业奖补9.47万元,累计销售白茶、油茶260余万元。

着力优化利益联结,促进群众增收
一是土地流转收租金。鉴于全村耕地山地化、碎片化和部分群众外出务工无人耕种等现状,根据群众意愿,统筹全村闲置土地资源,整合零散耕地为连片茶园基地。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800余亩,每年涉及租金120余万元。
二是劳务输出获薪金。坚持劳务输出、就近就业两手抓,建立劳务输出微信群,定期推送合适就业岗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帮助群众稳岗就业。鼓励在家农户就近参与茶园管理,每年带动500余人次就近务工增收,每年发放务工工资80余万元。
三是利益联结分股金。村集体经济先后以保底分红等模式参与入股天德公司、森德公司、镇强村富民公司共36.8万元,累计分红7.5万余元。建立“622”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将每年盈利资金的60%作为可持续发展资金,20%作为管理人员报酬,20%作为群众分红资金,实现全村脱贫户、监测户等分红全覆盖。

着力倡导文明新风,打造宜居乡村
一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一约四会”为抓手,完善22条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协同发力,以“小约定”激发“大能量”。
二是开展典型评选活动。坚持榜样引领乡村文明,建立积分兑换超市和积分兑换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文明卫生家庭、优秀保洁员、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2025年,共评选文明卫生家庭20户、优秀保洁员4名。
三是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作用,连续10届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本科学子发放500—1000元奖励,激励优秀学子勤奋学习、反哺家乡。2025年,资助本科学子7名,发放奖励3500元。四是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每年组织开展村级篮球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等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幸福感、增强凝聚力。(周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