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渔安街道:激活社区“自我造血”幸福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9/18 17:24:45
来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云岩区渔安街道:激活社区“自我造血”幸福动能

字体:

  “基层治理,干的都是‘啃硬骨头’的活。骨头啃多了,就啃出了经验。”9月10日,云岩区渔安街道党工委书记钟妮莎在分享基层治理经验时表示,渔安街道情况特殊:既有全省首个农民回迁安置小区渔安新城,也有超大型社区未来方舟。面对新旧交织的治理难题,街道党工委从具体民生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治理新路。

  曾经的渔安新城停车场垃圾堆积、设施瘫痪,消防通道常年被堵。2023年5月,街道党工委果断决策引入物业推行规范管理。“最难的还是转变观念,”钟妮莎说,“但我们坚信,只要用心用情,就一定能赢得群众理解。”通过逐户沟通,停车收费率超70%,小区秩序明显改善。

  随着居民陆续反映电梯停运、外墙脱落等问题,街道党工委进一步认识到,不能仅依靠外部支持,还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街道党工委在调研中发现,街道AFG区域254间门面虽属国有资产,但经营效益不佳。经集体研究,提出由街道接管运营,以门面租金收益反哺小区治理。在云岩区委、区政府支持下,经过多轮谈判,街道争取到3.13万平方米门面的运营权。两年来,700余万元租金收益全部投入小区维修和环境改善。“这笔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钟妮莎表示。

  面对未来方舟片区“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困境,街道党工委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改革。通过组织党员先锋队外出学习,明确发展路径,建立起“1+10”的社区公司体系。这些公司通过提供维修、场地租赁等市场化服务,实现盈利并用于社区建设。“2025年我们预计能有12万元收益,到2026年预计能达到39万元。”钟妮莎说:“钱不多,但意义重大,意味着社区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渔安街道片区俯瞰图。

  从破解停车难到盘活资产,再到创新社区公司,渔安街道逐步探索出“政府兜底、市场运作、自我造血”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机制,推动更多收益用于民生改善,让基层治理成果持续惠及每一位居民。”钟妮莎说。(王燚)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