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帮扶开展以来,赤水市精准聚焦民生改善与产业增收两大核心目标,将东西部协作资金高效转化为惠民实效与发展势能,推动帮扶成果在基层落地生根、惠及广大群众。
在赤水市长期镇石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东西部协作民生改善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该项目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9万元,新建1770平方米塑胶活动场地,修缮200平方米健康广场,项目建成后将惠及安置点3399名群众。
长期镇康桥社区监委会主任穆晓华介绍,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70%,后期还有硅PU材料的铺设,以及路灯调试和篮球架的安装,预计本月底前全面完工。
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安置点群众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稳步迈进。
“塑胶活动场地建好后,老人可以来这里散步,孩子们还可以打篮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居民曾庆琴说。
民生保障持续提质的同时,东西部协作资金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依托150万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打造的“以竹代塑”竹系列产品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行,经过多道精细加工工序,一根根楠竹被精准加工成各类环保竹制品,顺利走向市场。
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刘金鑫介绍,今年公司增加了两条生产线,以前每天生产竹条3万条,现在达10万条。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持续惠及周边群众。新生产线的投用,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也夯实了企业的发展根基,更推动赤水竹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一个月工资6000元左右,离家还近,很满意。”生产车间员工黎美君说。
该公司行政部部长陈银表示,增加了全新的生产线后,公司年产能实现了大幅度提升,现在每年可收购加工5万余吨竹原料,有效带动了周边竹农增收和竹资源综合利用。
从惠及民生的“暖心工程”,到驱动发展的“产业引擎”,今年以来,赤水市争取4000余万元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精准用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及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重点领域,通过科学统筹、高效推进,切实盘活帮扶资源,将协作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记者 陈仪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