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油茶林里跑出“生态羊”共富链-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8/06 18:36:08
来源: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贵州岑巩:油茶林里跑出“生态羊”共富链

字体:

  8月初的清晨,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板桥村屯山坡组的薄雾缠绕在油茶林间,露珠在锯齿状叶片上折射微光,600余只山羊从标准化羊舍涌向160亩油茶林,领头羊一声长鸣,羊群四散啃食三叶草和油茶嫩芽,蹄声与鸟鸣在山谷里交织,富祥山羊生态养殖基地的一天就此展开。

大山深处跑山羊养殖基地。

  基地负责人杨思祥蹲在羊舍旁,摩挲着在沪昆高速工地留下的老茧。2023年春,面对村支书杨汉勇“村里油茶林闲置可惜”的询问,这位月薪过万的“能人”心动了。回乡考察时,他发现400米海拔的屯山坡油茶林下牧草肥美,是养羊的天然宝地。于是,他放弃高薪工作,于2023年秋收后带着积蓄回村,流转160亩油茶林和200亩荒坡,建起了生态养殖基地。

  走进羊舍,淡淡的草木香取代了腥膻味。杨思祥掀开发酵床覆盖的锯末,黑色粪便已化作疏松腐殖质:“用EM菌发酵,20天变有机肥,零污染又省人工。”这套“羊-肥-林”循环模式是基地的核心:羊群白天入林采食天然牧草,傍晚归舍后粪便进入发酵床;每周将腐熟的有机肥埋施于油茶林。

跑山羊养殖基地的羊群。

  “过去油茶树亩产果不足50公斤,现在施了羊粪有机肥,亩产冲到75公斤,涨了三成!”老茶农杨正国算着账,满眼欢喜。更妙的是“林养草”的反哺,油茶林施肥后枝繁叶茂,林下湿度和光照更适宜牧草生长,原本稀疏的草地变得郁郁葱葱。

  杨思祥指着茂盛的白三叶草说:“羊群吃得更饱,每月精饲料省下2吨,一年饲料钱省15万。这草还能固氮改土,油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三年从1.2%提高到2.8%。”更可喜的是生态之变,200亩荒坡曾是水土流失“重灾区”,如今牧草根系锁住水土,野鸡、野兔也多了起来。

  “羊肉卖得俏,全靠‘运动+生态’两张牌。”岑巩县城“香十里柴火羊”餐厅里,主厨正烧制招牌“黄焖羊肉”,“我们的羊每天在山上跑5公里,肌肉纤维紧实,焯水不用加料酒,没一点膻味。”为解决销路,杨思祥2024年初在县城开设3家生态羊肉餐厅,主打“现杀现做”,墙上实时直播羊群觅食场景。凭借“透明化营销”,餐厅日均客流量超200人。基地每月出栏150只肉羊,除供应餐厅外,真空包装产品销往贵阳、凯里等地超市。“一只30公斤肉羊加工后卖1800元,比单纯卖活羊多赚500元。”去年基地产值180万,3家餐厅营业额120万,合计突破300万。

室内羊舍。

  清晨6点,村民杨通林推着割草机来到基地旁的皇竹草田。他家5亩地流转给基地,年收租金4000元;夫妻俩在基地务工,年收入超4万元。板桥村像他这样的受益者有12户。基地流转80亩土地种皇竹草,年付租金6.4万元,并设置18个岗位优先聘用脱贫户。脱贫户杨小妹在餐厅当服务员,月入2200元:“以前在外做保姆,一年回不了两次家,现在每天都能陪孙子。”产业链还带动了村里副业:村民跑运输月增收2000元;餐厅优先收购本村辣椒、生姜,带动10余户发展蔬菜种植。“去年村里人均收入比前年涨了1200元。”村党支部书记杨通文说。

  站在山坡顶,杨思祥规划着未来:西侧将建2000平方米新羊舍引进努比亚黑山羊,年底存栏量争取破千只;规划图还标注着深加工车间位置,准备生产羊肉干、羊奶粉。思旸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辉表示,镇里已规划500亩示范基地,从政策补贴、技术培训、对接大湾区销售渠道三方面发力推广“林下养殖+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已有3户农户报名首批养殖200只山羊。磨寨村村民吴位军干劲十足:“镇里帮联系贷款并提供技术指导,我要把家里100亩油茶林利用起来。”

  夕阳西下,羊群踏着石板路归舍。荒坡上的羊叫与餐厅里的欢笑交织,印证了绿水青山向共富动能的生动转化。在思旸镇的群山间,更多“油茶林+”的故事正破土萌发——林下养蜂、种植中药材……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探索,将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黔东南大地上铺展得越发宽广。(杨光能 姚宁 杨云)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