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平塘:山地农业开启数智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8/06 18:14:40
来源:新华网

贵州平塘:山地农业开启数智新篇

字体:

  新华网贵阳8月6日电(卢志佳)“操作就像开电视一样简单。”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扎营坡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黎刚一边说,一边一键开启智慧大棚中的水帘系统。基地没有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喷灌系统、智能冷库、智慧大棚等现代化设施,黎刚都自己操作。

  平塘县平舟镇京舟村茄子种植基地(7月18日摄)。(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支撑,智能农机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作业成本,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技引擎。近年来,平塘县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机械化、智慧化升级,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农业领域的“数智红利”。

  在平塘的田间地头,无人机精准喷洒替代了肩挑背扛的农药施用,插秧机的高效作业取代了弯腰劳作的艰辛,水肥一体化系统改变了人工攀爬施肥的劳苦……这些数智化技术,正实实在在地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

  “人工1小时施100多斤肥就很厉害了,用上无人机之后,我1小时可以施肥2000斤。”平塘县育苗基地负责人谭化生说,无人机不仅能高效完成施肥打药,还能精准控制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减轻病虫害、降低环境污染等。

  平塘县平舟镇现代化育苗基地劳作场景(6月30日摄)。(平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地农户购买无人机时可获得平塘县政府提供的30%价格补贴,谭化生就获得了补贴1.8万元,县里相关部门还面向农民提供免费培训。

  山地曾被视为贵州发展路上难以跨越的“天堑”,但平塘积极探索,成功突破山地数智化农业特色技术,针对喀斯特地貌特点,使用轻量化、低成本的物联网设备和小型农机具,探索出一条“小而精、特而强”的山地数字农业路径。

  茶园里使用的小型采茶机,比人工效率提升8倍;工厂化育秧生产线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80%,年育苗1.21亿株覆盖全县需求;海花草立体生态种植试验实现两年三茬,亩产2000斤,用水量降低40%。

  平塘县塘边镇扎营坡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5月23日摄)。新华网发(李正兰 摄)

  据统计,平塘县2024年蔬菜累计种植面积22.12万亩,产量实现40.24万吨;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产量实现11.09万吨。目前,平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模式,“数智红利”被普惠共享,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农业数智化,不仅要升级硬件设施,还得在“软实力”上下功夫。借助黔南州智慧农业气象云平台,当地为农业生产在生产规划、产量预测、极端天气应对等多方面给予坚实支撑;又通过惠农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及时进行水果市场供需分析,指导农户调整种植品类,推动桃、李、柑橘、葡萄等精品水果的数字化种植标准,实现品质溢价。

  在东西部协作的赋能下,平塘县还获得了广州市白云区的资金、技术支持,建成了粤黔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累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通过“平塘有货”和粤港澳大湾区直供渠道,平塘的蜂糖李、百香果、白玉枇杷、本地稻米坐上大货车,穿过高速路,走进了东部城市的商超和餐桌。2024年,平塘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8亿元。(参与报道:严照欣 蔡瑜梅)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