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法治宣传+科学防范 织密平安防护网-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8/01 11:50:30
来源:丹寨县委宣传部

丹寨:法治宣传+科学防范 织密平安防护网

字体:

  7月29日的杀益村,猴子河西岸的风带着水汽,掠过村口那棵百年老树。树下的晒谷场被七月的太阳晒得发烫,村委会门口木凳上坐满了围成一圈的村民,165户的村寨里,大半老少都聚于此。丹寨县雅灰乡杀益村的8个自然寨的路都通向这里,今天,雅灰司法所联合乡平安办、农业农村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暑期安全课”。

  大树下的“法律门诊”,听得懂的才是管用的

  “杨孃,您坐前排点,我讲的案例,保证您遇着事了能用得上。”司法所负责人潘红霞搬过一张小马扎,挨着村民坐下。杀益村北临杀高村,南临羊场村,山多偏僻,邻里间常因地界、牲畜起纠纷,老人小孩的事更是家家挂心。

  潘红霞翻开普法手册,指着上面的条文讲起案例:“前阵子邻乡有户人家,把地租给别人种辣椒,合同没写清楚青苗归谁,到期后双方吵到了派出所。这跟咱村雷大爷去年遇到的事一样。”话音刚落,68岁的雷大爷就直起了腰:“对对!我那三分地今年租给小杨种玉米,就怕到期了说不清。”他手里的旱烟杆在地上磕了磕。“那按规矩,这青苗该归谁?”

  “《民法典》里规定明明白白……”潘红霞掏出随身带的法条小册子,用方言念道,“没约定的,由种植的人收,要是出租方想留,就需要与对方协商补充,您回头让小杨来补个书面协议就行”。

  人群里,抱着孙子的王大妈凑过来问:“我家小宝上周被也朵寨的狗咬伤了,狗主人说‘是娃逗狗在先’,不肯赔,这该整么办?”

  “不管娃逗没逗狗,只要咬伤他人,狗主人就需要承担责任,除非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潘红霞接过王大妈手里的伤口照片,“您先找村委会调解,调不成再去法庭,诉讼费用不高,有困难可以到司法所来申请法律援助”。

  一问一答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手册上,“土地权益”“未成年人保护”这些词,随着村民们的笑声,钻进心里。

  河岸旁的“安全约定”,护着娃们过暑假

  “看河边!”农业农村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的小蒙挥手指向不远处的猴子河。河水被晒得波光粼粼,岸边的鹅卵石泛着白光。这是孩子们暑假最爱去的地方,也是家长最揪心的角落。

  “六不准,记牢喽!”小蒙举起防溺水宣传单,上面的卡通画里,一个小孩正被大人拉着远离水边。“第一,不准私自下河;第二,不准跟小伙伴瞒着大人去游……”

  “那要是看到有人落水,能跳下去救不?”11岁的杨小龙举着手问,他刚从也当寨跑过来,裤脚还沾着泥。

  “不能!”小蒙蹲下来,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你们还小,力气不够,要大声喊‘有人落水啦’,寻找岸边的大人,或者把救生圈、长竹竿扔过去。明白没?”

  孩子们齐声应答,手里的宣传单被捏出了折痕。家长们也凑得更近了,家住下寨的雷大哥皱着眉:“我家俩娃天天往河边跑,我得把这‘六不准’贴墙上,天天念。”

  小蒙从包里掏出救生哨,分给每个孩子:“这哨子吹三声,就是求救信号,听见就赶往河边。”哨声此起彼伏,惊飞树上的麻雀。

  山路尽头的守护,把“防护网”织得更密

  夕阳拉长晒谷场影子时,80余份普法手册和防溺水宣传单已分到各家手里。王大妈揣着手册往家走,念叨着“明天就去找狗主人”;杨小龙把救生哨挂在脖子上,约着伙伴们“明天去河边捡垃圾,不玩水”。

  “杀益村离雅灰乡人民政府2.42公里,山路弯弯,但法律服务不能断档。”司法所的潘红霞收拾着东西说。接下来,他们还会去羊高村、上从村、叮咚村等行政村,把案例编成苗歌,让法律知识跟着山歌飘进家家户户。

  晚风从猴子河吹过来,带着凉意。树下的木凳空了,但“有事找法”“护着娃们”的约定,像大树根一样,在杀益村扎了下去。这个暑假,山村里的“防护网”,正被一双双手,织得又密又暖。(潘红霞 金忠诚)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