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桃香满园。在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桃源村的千亩桃林里,一场关于时间差的“甜蜜生意”正在上演。当其他品种的桃子已渐近尾声,这里的艳红桃才刚开始成熟上市,凭借错峰优势开启了“甜蜜增收”的好光景。
七月的清晨,阳光洒向层层叠叠的桃园,将挂满枝头的艳红桃镀上一层金边。一大早,种植户颜成凯兄妹俩便开始了一天的采摘。对于桃源村的果农来说,这个时节的每一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桃源村艳红桃种植颜成凯告诉笔者,自己种得五六亩桃树,五六点钟起来摘的,今天摘得七八百斤,买给云南的老板一块五六一斤。要一二十天才能摘完。
这份忙碌背后,是村民们精心培育了整整一年的期待。从寒冬的剪枝到春日的绽放再到盛夏的收获,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村民们的汗水。
辛勤耕耘结出丰硕果实。桃源村的艳红桃不仅品相佳、品质优,更凭借独特优势赢得市场青睐,成为村民手中的“致富果”。种植户颜成凯告诉记者,桃源村的艳红桃平均单果重达180克,最大的甚至超过一斤。而更让大家骄傲的是,他们的桃子总能卖出好价钱。
艳红桃能获得稳定的市场认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独特的成熟周期。当市面上大多数桃子品种已经退市时,桃源村的艳红桃才进入成熟期,恰好填补了市场空白,让艳红桃在竞争中占据了一定优势。
据悉,桃源村艳红桃种植历史已有二十余年,二十余年的坚守与耕耘,让桃源村这片土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最初的试种摸索到如今的规模化发展,艳红桃产业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更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如今,艳红桃知名度正逐年提升,已远销至贵阳、四川、湖南、云南、重庆等地,成为桃源村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桃花盛开时节,游客便会从四面八方涌入桃源村。桃源村乘势而上,通过开展赏花游、采摘游等体验式乡村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并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乡村“桃”味香飘得更远,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陈海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