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19℃的夏天 “六马”跑出体旅融合发展“加速度”-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7/22 09:20:57
来源:新华网

奔跑在19℃的夏天 “六马”跑出体旅融合发展“加速度”

字体:

  新华网贵阳7月22日电 7月20日,多彩贵州马拉松超级联赛(第四站)暨2025“初好刺梨”六盘水马拉松在钟山区鸣枪开跑,3.2万名选手齐聚“中国凉都”六盘水,用脚步丈量城市魅力,一场赛事正为六盘水的体旅融合注入新动能,实现了“凉”资源带动“热”经济。

  高原凉都,万人共享清凉赛道

  清晨7点半,钟山区人民广场已热情涌动。“砰!”发令枪响的瞬间,身穿各色参赛服的跑者奔涌而出。

  十年间,“六马”从中国田协“铜牌赛事”一路成长为“金牌赛事”,早已成了中国马拉松版图里带着“19℃清凉”的独特名片。来自黑龙江的跑友崔潇已连续参赛10年,2013年“六马”是他的“跑马元年”。他感慨道:“十来年,很荣幸能与‘六马’不离不弃,风雨无阻。”

  “六马”赛道设计也独具匠心,赛道串联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瑶池、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城市地标,跑者在征程中可尽览“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的高原生态与人文风光。

2025“六马”赛事现场。主办方供图  

  赛事在沿线设置25个展演点,芦笙舞、民乐等特色节目轮番上演,以浓郁地方文化为赛事添彩。当然,不仅有表演,还有美食。水城羊肉粉、红心猕猴桃、刺梨、水城春茶、蒸蒸糕等本地美食,让跑友们跑得开心,吃得开心。

  赛场上,本土名将、男子全马冠军岑万江格外引人关注。这是他第五次征战“六马”。“从第一次来参赛,到今天全马第一,‘六马’见证了我的成长。”他擦了擦汗,笑着说,“现在贵州的赛事氛围越来越好了,观众的热情太让人感动,一路都有人喊加油,这也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奔跑之外,城市服务有温度

  一场马拉松,不只是速度与耐力的比拼,更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示形象、传递温度的窗口。“六马”背后“看不见的努力”,也成为最动人的城市记忆。

  “为解决沟通问题,今年在各个定点救治医院安排了翻译人员,为马拉松赛事当天参赛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钟山区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说。

  六盘水市钟山区教师耿赟带领团队,承担起为官方配速员与急救跑者提供专属服务。“从赛前物资分发到赛中补给协调,我们团队始终以精细化为标准做好每一项保障。”耿赟介绍,他们不仅要精准对接个人的需求,还要快速响应各种突发状况。这份守候体现出“六马”背后那份深厚的服务温度。

  这种温度也通过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服务传递给跑者。半程马拉松配速员龙云洁回忆道:“赛前团队逐一确认我们的装备需求,连盐丸、能量胶的补给时间都按配速表进行规划,特别安心。”

  此外,“六马”在整体参赛服务上也不断精进,选手的物料包里不仅有专业物资,还准备了云南白药膏、雨衣、刺梨果冻等物资。“这次‘六马’物资包里面还特意准备了防晒霜,很细心。”来自贵阳的跑友田向兰女士夸赞道。

  一赛带火一城,六盘水文旅跑出新节奏

  在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的当下,要真正能穿透地域限制不容易。而六盘水,则用一场“清凉”马拉松,跑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加速度”。在这个节奏中,六盘水学会了“讲故事”,不再依赖传统的资源叙事,而是通过赛事叠加文化表达、消费体验,用可感知的方式传达“凉都”温度。

  2025年,“六马”首次以“体育文化嘉年华”形式亮相,围绕“备战—奔腾—又见”三阶段,构建出一个持续15天的城市节庆空间。从山地越野、亲子欢乐跑到赛事记忆展、冷饮美食节,一系列面向不同人群的活动不断登场,真正让赛事成为“城市运营的一部分”。

2025“六马”赛事现场。主办方供图

  这种新节奏之下,赛道成了体旅消费的主轴线,串联起明湖湿地、梅花山景区、凉都体育中心、荷城老街等城市地标。

  与此同时,赛事所激活的不止是旅游流量,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六马’赛事期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6.8万余人次,带动文旅消费1.86亿元。”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娴介绍,“‘六马’,跑出了消费转型,赛出了城市活力”。

  赛事引流、文旅承接、产业落地,六盘水正以“赛事经济”为支点,实现由点到面的产城融合。(赵川)

【纠错】 【责任编辑:周远钢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