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精密器械在灵巧的双手间游走。县域首例经乳晕入路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正在进行。当罗迤沉稳的声音清晰指示着关键操作步骤,身旁年轻医师屏息凝神,目光灼灼——这不仅是一台填补空白的手术,更是一粒“授人以渔”的种子,在基层医疗的土壤里悄然破土。来自“组团式”帮扶专家、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甲乳外科主治医师罗迤,用一年时光,以精湛技艺与赤诚之心,在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书写了技术拓荒与薪火相传的动人篇章。
填补空白,让微创之光普惠基层。初到医院,罗迤发现,受制于技术瓶颈,许多甲乳疾病患者不得不辗转上级医院求医。他迅速制定技术帮扶方案,将三甲医院成熟的微创技术体系引入基层。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术的开展中,他面对设备与操作习惯的差异,反复调试超声参数,优化手术流程。6例乳腺肿物切除手术平均时长缩短至40分钟,术后切口仅3毫米,真正实现“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让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保留了乳房美观。
甲状腺诊疗领域的突破更具里程碑意义。传统甲状腺手术需在颈部留下明显疤痕,部分患者因此延误治疗。他主导的23例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术,使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从72%提升至91%,为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尤为振奋的是,他成功开展了我院首例经乳晕入路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累计完成4例。这种近乎“无痕”的手术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颈部开放手术的局限,满足了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对美观与功能保留的迫切需求。
在传统开放性甲状腺手术领域(次全切/全切术14例),罗迤以其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经验,确保了手术的安全与彻底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成功主刀完成了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根治术,为县域内的甲状腺癌患者提供了规范、有效的根治性治疗,使他们无需再为求医而远赴省市奔波。首例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成功开展,更标志着县医院甲乳外科进入微创精准治疗新时代,填补了县域技术空白。
这一项项“零的突破”与“量的积累”,不仅是技术的导入,更是罗迤“授人以渔”帮扶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次新技术的成功应用,都意味着本地区患者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品质、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构建体系,锻造带不走的本土精锐。一年的帮扶,其核心价值远不止于罗迤亲自操刀多少台手术,更在于为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锻造一支“带不走”的甲乳外科生力军。他以“师带徒”为核心,构建了一套立体化、系统化、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罗迤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学习讲座是他传播知识的重要平台,他精心准备每一次讲座内容,结合国内外甲乳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甲乳外科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最新治疗技术等内容,让年轻医生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体系。病例规范书写培训则注重培养年轻医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书写习惯,他详细讲解病例书写的规范和要点,通过实际病例分析,指出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年轻医生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
疑难病例讨论是提升年轻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罗迤组织年轻医生对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深入讨论,引导他们从病史采集、症状体征分析、辅助检查解读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最佳的诊疗方案。在讨论过程中,他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年轻医生梳理思路,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手术实操教学是“师带徒”的关键环节,罗迤实行导师制,由资深甲状腺、乳腺外科医生担任导师,对学员进行全程指导。在手术前,他详细讲解手术的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让学员们对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手术过程中,他手把手地指导学员进行操作,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规范动作,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手术后,他组织学员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手术中不断改进。
为了拓宽年轻医生的视野,罗迤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带领大家参加甲状腺、乳腺外科相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在这些学术活动中,年轻医生们有机会与国内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学习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方法。同时,定期考核也是罗迤培养年轻医生的重要手段。他定期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手术操作技能考核,通过考核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形成“学习-实践-考核-反馈-提升”的闭环,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这种“理论+实践+交流+考核”的培养模式,显著加速了我院青年医生的成长步伐。多名青年医生在罗迤的悉心指导下,已能独立规范完成甲状腺细针穿刺、乳腺粗针穿刺及部分基础性手术操作,临床思维和处理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以心换心,架起医患信任桥梁。在帮扶工作中,罗迤不仅注重技术的传授和人才的培养,还始终将患者放在首位,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用实际行动架起了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
面对患者,罗迤总是耐心细致地倾听他们的诉求,详细询问病情,认真进行体格检查。他深知,对于患者来说,病痛的折磨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因此,在诊疗过程中,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消除他们的恐惧和疑虑。
在治疗过程中,罗迤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他会组织多学科会诊,综合各学科的意见,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在术后康复阶段,他也时刻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回访,给予患者专业的康复指导和心理关怀。
罗迤的真诚和负责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和赞誉。许多患者表示,在罗医师的治疗下,不仅病痛得到了有效地缓解,更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和关怀。一位接受甲状腺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说:“罗医生不仅医术高超,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而且他特别关心我们患者,就像亲人一样,遇到这样的好医生,是我们的幸运。”还送上锦旗表达对罗迤及外一科医护人员的感谢。
帮扶成效显著,共绘美好未来。经过一年的“组团式”帮扶,在罗迤的不懈努力下,医院甲乳外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医院在甲乳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吸引了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通过“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医院甲乳外科年轻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支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专业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年轻医生们在罗迤的影响下,不仅掌握了先进的诊疗技术,更树立了正确的从医理念,为医院甲乳外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罗迤为期一年的帮扶行动已经结束,但那6例微创旋切、4例腔镜手术、23例精准穿刺所承载的,不仅是病痛的祛除,更是医疗公平理念的具象化;那严谨的导师制度、系统的培训体系、高频的学术交流所浇筑的,不仅是个体医生的成长,更是县域医疗内生力量的觉醒。
当最后一台帮扶手术的灯光熄灭,罗迤的身影已悄然离去,他在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点燃的技术火种与播撒的人才种子,已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这份“授人以渔”的智慧,让帮扶的效益超越了时间的边界——它将在未来无数个日子里,让“大病不出县”的健康愿景,在广袤的县域大地上,从理想照进现实,持续转化为老百姓“足不出县”的安心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