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香菇产业“链”出乡村振兴“好钱景”-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5/27 17:24:23
来源: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独山:香菇产业“链”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字体:

  天光微亮的乡村,晨雾还未散,在位于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的贵州东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香菇菌棒生产车间内,早已是一番忙碌的热闹景象。

  车间里,“嗒嗒嗒”的机械声此起彼伏,一袋袋菌棒在流水线上飞速移动,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专注操作机器,保证菌棒灌装精准;有的仔细检查质量,不放过任何瑕疵;还有的负责搬运堆放,将菌棒码放得整整齐齐,整个生产流程高效而有序。

  “我们搞科技种菇,就是要把传统的‘苦力活’变成‘技术活’,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眼前这条日产3万棒菌棒的流水线,顶得上100个工人的手工量。”贵州东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陈国强一边在生产线旁跟进作业流程,一边介绍。“现在订单越来越多,市场对我们的菌菇产品认可度很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人们都干劲十足,你看这个12000平方米的培育车间里,堆满了整齐包装好的菌棒,这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谈及市场情况,陈国强满脸笑意。

  跟随着陈国强忙碌的脚步,笔者来到里腊村的发扬菌菇种植基地,一掀开大棚帘布,扑面而来的是潮湿的气息和浓浓的菌香,层层叠叠的香菇从菌棒上探出头来,圆润的菇盖边缘泛着蜜色光泽,惹人喜爱。

  “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坡。”陈国强一边带领笔者参观,一边说,“你看现在,这个600亩的种植基地里,培育大棚就有400多个。每到采摘高峰期,每天能采收6万到7万斤鲜菇,销往全国各地”。

  一排排菌棒间,务工群众何维萍正麻利地将一筐筐新鲜菌菇装车。“在这里干活特别踏实,我手脚快,一天能采摘十几筐,差不多300到400斤,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元!”她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开心地说。

  像何维萍这样在基地务工的群众,大概有100多名,他们大多来自附近村寨,乘着企业发展的东风,他们也实现了期待已久的就业。

  “贵州东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到来,给我们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独山县百泉镇里腊村“两委”委员石正标的话语中满是欣喜。“企业在村里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每年的流转费用让村民有了固定增收,更重要的是,这里长期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大家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2020年,贵州东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响应独山县招商引资政策号召,带着“让西南山地长出‘黄金菇’”的愿景落户独山,5年时间里,该公司累计投资1.2亿元,在这片喀斯特地貌的土地上勾勒出了一幅“菌菇产业振兴图”。

  从荒坡到“菌菇王国”,贵州东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产业的蓬勃发展,更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捧起了“菌菇饭碗”,如今,独山县共有380户农户参与到香菇种植产业当中,950名群众在菌菇产业链的各环节实现了就业,人们在一个个菌菇大棚里施展身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据陈国强介绍,目前,独山县共建有1个现代化菌棒生产厂、150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1个、500平方米的包装车间1个,有发扬种植基地600亩、凤汝种植基地400亩,一条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不断将深山美味送向全国各地。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还实现了虫草花、秀珍菇等约200万斤的联合生产,以及年产灵芝孢子粉约10万斤,年产值突破1.5亿元大关。

  香菇产业的发展,不仅是贵州东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富实践,也是独山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当菌菇产业成为联结企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这一朵朵圆润饱满的“小金伞”,正在独山县的青山绿水间,生长出无限可能。(白华秀 张明坤)

【纠错】 【责任编辑:廖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