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白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1234”工作法,实现互嵌式社区建设治理模式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升级、文化融合从活动展示向文化浸润拓展、服务效能从基础保障向精准化个性化提升、群众参与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共建转变,着力推动互嵌式社区从“盆景”变“风景”,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效。
示范引领:“一社一品”打造互嵌式社区示范样板
坚持“一社一品”建设思路,在五个街道精心培育各具特色的示范社区。如,大山洞街道建安社区创新“党建+民族团结+居民共治”模式,打造“五安港湾”品牌成为首批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嵌式示范社区,建立“民族事务四色预警”机制,近年来累计化解涉及多民族的矛盾纠纷30余起,让社区内18个民族约6500名居民真正实现共居共乐。都拉营街道汇通花园社区通过“六共三心”工作法,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民族团结创建深度融合,借助“同心会客室”协商平台,先后解决天然气入户、停车位改造等民生问题47件,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双轮驱动:“两支队伍”激发基层治理工作动能
注重发挥两支专业队伍的关键作用。一支是理论宣讲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民族团结理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民族团结故事会、民族大团结歌舞展演等活动300余场,覆盖群众超8万人次。另一支是志愿服务队,按照“五色管理”模式(即,金色调解队为化解矛盾的“稳压器”、蓝色法援队为法治宣传的“轻骑兵”、白色医护队为健康守护的“贴心人”、红色文化队为文化交融的“传播者”、绿色便民队为民生服务的“多面手”)开展专业化服务,累计已开展义诊89场,提供法律咨询420人次,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文化浸润:“三类平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通过打造三类文化平台,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打造民族团结大舞台,在建安社区、同心社区、汇通花园社区搭建民族团结大舞台,通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常态化展示民族风情歌舞,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民族大舞台成为各族群众共乐主阵地。打造青少年交融平台,依托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中心,组织跨区域夏令营、民族体育竞赛等活动,惠及青少年3000余人。汇通花园社区开设“儿童友好中心”,开展社会实践22场,促进代际文化传承。打造数字化传播平台,建设“云上民族之家”VR展厅,线上蜡染教学、云端长桌宴等栏目,访问量突破20万次。云尚社区通过“智慧云尚”推送民族政策微视频,推动文化“破圈”传播。
协商共治:“四方共管”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构建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四会联动”议事机制,通过召开“四方共管”会议,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党员大会定方向,每季度召开党员大会,协商民族工作重点任务。如,建安社区创新建立的“居民提事-网格议事-会议定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五步工作法,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居民坝坝会听民声,云尚社区“楼栋夜话”收集诉求80余件,汇通花园社区“院坝会”解决停车难、路灯不亮等问题7件,群众参与率达85%。共治委联席会破难题,联动公安、司法等部门,建安社区化解涉民族纠纷15起,解决急难问题29个。居民议事会促共治,云尚社区“智囊团”规划停车位93个,汇通花园社区多方共管完成门禁安装等实事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