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帮扶“三条路”助推贵州赤水竹产业发展-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粤黔帮扶“三条路”助推贵州赤水竹产业发展

2023-12-21 18:01: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2月21日电(记者李凡)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抓东西部协作契机,充分利用粤黔帮扶“协作项目+协作资金”思路,为竹产业发展铺好产业路、就业路、文化路,助力赤水特色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规划修建竹产业路

  11月以来,黔北小城赤水市,受地理位置影响,部分高海拔地区户外温度低于0℃,尽管已进入深冬,但辖区两河口、丙安、石堡等多个乡镇新建的竹片厂一片忙碌景象:刚刚采伐下山的楠竹、茨竹在工人们的帮助下送进切片机,这些竹子切片,随后被运往工厂用于造纸。

  赤水市有“中国竹都”之称,辖区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竹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近年来,该市依照“全域造竹、全竹利用、全民受益”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竹产业发展。

  为助推竹产业发展,赤水市紧抓东西部协作粤黔帮扶这一契机,在2021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与赤水市形成结对关系以来,双方紧密协作,围绕竹产业充分利用“协作项目+协作资金”,筑好竹产业发展“三条路”,帮助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要致富,产业路需建设在“前”。为发展竹产业,赤水市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谋划产业路修建地点,充分考虑产业路建设和配套会车道、排水沟、安全护栏等基础设施。2021年以来,珠海市金湾区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053.1万元,先后在旺隆镇、天台镇、葫市镇辖区的7个自然村,规划修建竹产业路约18公里。

  同时,优先考虑建档脱贫户务工需求,结合邻村劳动力,带动务工人数230人次,发放工资共167万元。此外,这些竹林多年未采伐,竹林茂密,不利于竹子成长。赤水市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这些竹子实行应伐尽伐,充分改善林分结构,优化竹林面积近万余亩,受益村民达1700余户,户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

    建厂增岗铺设“就业路”

  带动就业增收,是竹产业发展的目标。为增强村民采伐竹子的信心,赤水市将粤黔帮扶协作资金同市场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进行股份分红,按照每年5%以上的红利对脱贫群众进行差异化分配;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以不低于500元/吨的价格收购竹原料,受益群众每吨增加收入50元。

  为推动基地建设,珠海市金湾区投入协作资金270万元,先后在赤水市两河口、丙安、石堡乡、长沙镇新建5个竹原料切片厂,每间切片厂每年生产竹原料约3万吨,同时解决脱贫群众就业岗位5个以上,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到3500元不等,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此外,金湾区投入协作资金1959万元,盘活赤水市闲置厂房,新建竹笋精深加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从竹笋加工厂建设期间到投入运营,共带动群众就业20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助力非遗“文化路”

  为不断活化“非遗”资源,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非遗”新活力,粤黔帮扶团队还采用“非遗+基地”方式赓续竹产业“文化路”。金湾区投入协作资金239万元扩建了赤水市大同镇竹编帮扶车间,同时投入协作资金299万元新建中国竹产品交易中心,不断推动“非遗+会展”“非遗+文创”等产业形态发展。

  据统计,仅竹编帮扶车间的股份分红就让130户脱贫户受益,增加稳定劳动力就业岗位30个,使辖区群众捧起了‘非遗’的金饭碗,让非遗“手工艺”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赤水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粤黔帮扶助推赤水竹产业的发展之路,既解决了农户多年来出行难的问题,又帮助减少人力和运输成本,拓展了工作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一棵竹”带富一座城。

[责任编辑:吴雨 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