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南明区:以垃圾分类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打造群众满意的绿色宜居家园-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南明区:以垃圾分类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打造群众满意的绿色宜居家园

2023-12-14 17:45:04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明区以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闭环体系,提升全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水平,用实绩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南明区“无废城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谋划 构建完善转运体系

红岩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垃圾中转设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生活垃圾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的重要一环。

  南明区每天产生各类垃圾约1100余吨,其中一般垃圾950吨左右(含可回收和有害垃圾),各类易腐垃圾130余吨,大件垃圾约20吨,不成体系地转运到全区28座工艺落后的老旧转运站。

  为提升垃圾转运效率,解决老旧转运站渗滤液、垃圾转运不及时等问题,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主题教育总要求,主要领导靠前谋划,带头深入辖区各乡办,积极走访督导,班子成员主动作为,全市率先开启收运及转运体系更新规划,通过实施“南明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新建红岩、摆郎、甲秀南路3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全面淘汰28座老旧转运站,构建全市唯一中大型转运站全覆盖垃圾转运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主次干道和内街巷的城市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环卫设施邻避问题,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据测算,南明区现有垃圾处理站(分类分拣中心)日处置规模可达1200吨以上,可承担全区20个乡、街道(除永乐外)的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形成‘一区三站’的整体运行格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科高政恺介绍,除3座转运站外,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辖区区域特点、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序推进湿垃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同时,南明区不断建立完善与垃圾分类、回收运输体系相衔接的可共享的废旧物资回收运行管理体系,积极培育多元化回收主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专业化水平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有资质证照)共计95个。

  坚持强基固本 夯实共建共治基础

兴关路街道对外卖员开展培训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发挥好广大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在中华南路街道,党员志愿者围绕《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向物业公司、收集、运输服务企业及个人对照解读应知应会知识,并分享交流经验。

  ——在五里冲街道,延安南路社区党支部开展“垃圾分类齐行动,共筑绿色环保梦”党建引领垃圾分类活动,党员志愿者通过张贴海报、小喇叭等形式在便民投放点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号召居民共建共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在兴关路街道,志愿者鼓励引导外卖员在送餐箱上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配送外卖时为居民附送垃圾分类宣传单,让骑手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使垃圾分类时尚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

  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各乡、街道立足辖区实际,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垃圾分类,充分号召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普通志愿者,化身“纠错官”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引导,让垃圾“各就其位”,用“红色”力量助推“绿色”行动。

  此外,南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垃圾分类治理单元”,将片区垃圾分类情况公开化、透明化。创新“聚焦五个环节、实施十项行动”模式,分别以党员干部“作表率、当志愿”党建引领、“小手牵大手,分类小达人”社会实践、“我分类、我快乐”新时代文明实践、“筑网底、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等方式赋能社会各界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共商共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民间智慧发动起来,围绕“居民定时投、小区定点定人收、企业定车定线定范围运”的方式,真正实现居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两员一书记”作用,健全“保洁员收集反馈信息—网格员入户处理—社区书记重点突破”联动机制,加大对居民监督劝导力度,确保分类容器用起来、垃圾投放标准起来。

  今年以来,南明区开展线下宣讲220余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1120余次,截至目前,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96.8%、参与率79.2%,持续稳步提升。

  坚持重点突破 提升精细管理效能

兴隆街37号综合大楼生活垃圾收集点

  工作中,南明区聚焦重点工作任务,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通过完善机制、优化布局、强化支撑、落实督查整改等,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完善“三卡一图”机制。遵循“一区一策”和简便易行的原则,以居住小区为单位,设置投放点规划卡让居民知道在哪投、设置投放制度卡让居民知道怎么投、设置分类明白卡让居民知道谁来收、设置分类公示图让居民知道谁来管,实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推进投放便民化、精细化、人性化,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垃圾收运布局。大力推进“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收运房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物质回收房“两房”建设。通过引进社会运营企业参与南明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合理布局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办公场所的生活垃圾收集收运房,形成垃圾分类、清运、终端处置闭环。同时,探索“分片驻点+预约上门”运营模式,由运营企业派驻1名管理员对3至5个收集房进行统一管理,在不同时段轮换驻点工作,并在每个收集房公示联系电话,群众可电话预约上门回收废旧物品,既方便群众,又节约运营企业成本。据了解,南明区共规划建设723个收集房(亭),目前已建成垃圾分类收集房经市级验收通过192座,其余新建或验收工作正有序推进。

  强化“数治”管理支撑。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全面划定全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治理单元723个,完成分类单元基础信息登记,建立乡办及村居、行业主管部门的“横、竖”管理体系。建立各分类单元收集点数据,以此形成干湿收运网络,全面实施分类单元网格化、数据化管理。同时,采用“电子围栏”系统,跳出原有小区区域划分,对全区居民小区进行优化,实现一个电子围栏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通过“围栏”布局二次分类收集点、优化收运路线,实时统计四类垃圾收运量,有效解决老旧小区院落狭小零碎、二次分类收集点设置难的问题。

  持续落实督查问效。对已验收的收集收运房运转情况和“两网融合”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建好的收集收运房全部运转。并进一步与第三方公司协商收集收运房建成后的运营问题,落实每个收集收运房都能实现高效合理运转。截至11月21日,完成小区多次督查,发现问题4169个,已整改3760个。

  垃圾分类,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南明区将继续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强化已建成垃圾转运站(分类分拣中心)管理水平,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畅通回收利用产业链条,不断健全南明区生活垃圾全流程处置体系,改善全区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余爽)

[责任编辑:邓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