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基础设施“硬保障” 助力深山好货“出圈”-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岑巩:基础设施“硬保障” 助力深山好货“出圈”

2023-12-07 17:15:27  来源: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冬已至,天渐寒。在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花棚组,冬日秋景意未尽,斑斓色彩染山川。而农家的房前屋后却是另一番景象:一簇簇野生古茶树郁郁葱葱,迸发着蓬勃生机。55岁的吴国芬忙碌在自家的“微茶园”里,正在给茶树除草、剪枝。

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花棚组,村民吴国芬(左)在给野生茶剪枝。(吴念 摄)

  “做好冬季管护,来年茶树的长势、产量和收成都会更好。”吴国芬家有100多株野生古茶树,分布在房前屋后、田土埂边和天然林中。靠着从婆婆那里学会的手工制茶技艺,吴国芬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谋生。

  “每年清明前后采摘的100多斤鲜茶被加工成了30多斤干品,按照每斤200到500元不等的价格分级销售,能卖六七千块钱。”吴国芬介绍,采摘的鲜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去杂等工序后,通过抖音、微信等网络宣传和亲朋好友推介,深山“土货”就变成了大市场的“抢手货”,产品远销广西、广东、福建等地,供不应求。

吴国芬在给自家的野生茶剪枝。(吴念 摄)

  花棚组是客楼镇镇较为偏远的村组,这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常年多云雾、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大量的野生古茶树。据不完全统计,寨子周边共有5000余株野生古茶树,且大多数树龄都在100年以上。未经驯化的野生茶叶绿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含量丰富,且山韵明显、耐泡度好、口感醇厚、韵味悠长,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过去,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物流不通,“花棚茶”“长在深闺人未识”,好产品难以转化成好收入。

花棚组村民吕奎菊在给自家野生茶树剪枝。(吴念 摄)

  聚焦农村“销售难”“物流难”“发展难”等痛点问题,近年来,岑巩县将交通路网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城乡快递物流体系建设等作为助力农特产品“出山”又“出圈”的“硬保障”,通过大力推进外联内畅公路工程建设、不断拓展网络覆盖深度、建设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共同配送体系等方式,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硬联通”,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打通了“黔货出山”的壁垒。

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花棚组的野生茶。(吴念 摄)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推动‘山货出山’的基石。”下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明松介绍,依托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等,下寨村将以茶产业“规模扩大、标准生产、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为主线,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现有野生茶进行改良扩建和精深加工,助力打造“花棚茶”品牌 。同时,将线上“云端”销售与线下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活动和采茶、制茶、品茶体验活动等相结合,以广阔稳定的产销关系促进实现茶产业增产增收良性循环。

手工制作的野生茶干品。

  “助农‘基建’硬支撑,助力打通了产销‘大通道’。”客楼镇党委副书记杨祥介绍,目前,全镇共种植太子参、黄精等中药材9800余亩,精品水果10000余亩,发展生态绿茶1200亩。得益于助农“基建”赋能 ,太子参远销福建、重庆,水蜜桃畅销广西、四川,生态茶叶在湖南、广东等地备受青睐。下一步,该镇将以绿色富氧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生态产业为载体,依托高山云雾茶、水蜜桃等生态资源,加强农产品城乡供需对接力度,打通销售“绿色通道”,推动乡村振兴提速提质。

岑巩县客楼镇下寨村花棚组全景。(吴念 摄)

  目前,岑巩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744公里,全县范围内基本形成半小时上高速的交通圈,构建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全县已建设5g基站362个,已实现乡乡通5G、村村通光纤,4G网络实现城区、乡镇、农村全面覆盖。全县已建成6个城乡快递共配中心、21个村级快递服务站,每个村级服务点服务覆盖周围3至5个村,70%以上进村快递业务实现了集中配送。试点推行农村客运车辆捎带邮件快件线路3条12辆。

  如今的岑巩,无论是在城镇社区,还是偏远农村,一台手机就能对接产销两端,一方屏幕就“链”接起了小山村与大市场,“好货不怕山林远、走出‘深闺’变‘爆款’”从理想照进了现实。(周燕 吴念 张帝)

[责任编辑:王雪松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