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钟山区:探索“百村十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华网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六盘水钟山区:探索“百村十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3-07-13 09:18:52  来源:天眼新闻

  近年来,六盘水市钟山区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途径、新办法,立足97个村(含12个农村社区)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探索出“产业驱动、旅游带动、资源开发、工矿辐射”等10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产业驱动型

  类型解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

  案例一:青林乡海发村党支部依托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空港岭牛牧业公司”发展畜牧业、养殖业,不断推动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整合资金140万元入股公司,按入股资金的6.5%比例固定分红,村集体每年增收9.1万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公司签订“活牛采购”协议,由合作社收购农户“闲散牛”统一销售给公司,合作社每年从中赚取经营管理费8万余元。

  案例二:木果镇木果社区通过成立公司,与2家龙头企业合作发展金牧粮草、平菇等产业,2023年带动农户通过参与种养殖、务工、土地租赁等方式增加收入90万元,村集体通过居间服务、资产出租等获得收益17.5万元。

  旅游带动型

  类型解读: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旅游项目,开发“小而精”的旅游产品,带动当地创业就业、经济社会发展。

  案例一:月照街道双洞村依托“养生谷”景区建设,整合村集体积累、上级扶持资金等对辖区民宿、小吃街进行升级和翻新改造,引入第三方公司合作经营,每年村集体获得保底分红14万元。

  案例二:大河镇大桥村围绕“城郊村”优势,积极利用节假日“周边游”热潮,使用村集体积累资金,修建商铺21间,建成“大桥村美食一条街”,每间商铺每年收取租金3800元,每年村集体增收7.9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30余人。

  资源开发型

  类型解读:对于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围绕土地、山水、矿产等特色自然资源,通过发包、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对集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案例一:月照街道双洞村党支部利用水源优势,引进贵州瑞泰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资源入股方式,将安家龙井水资源及7.3亩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地企联建方式融合开发,把村集体土地、水源的“死资源”,变成联合开发钟山区第一瓶矿泉水的“活资产”,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4.6万元。

  案例二:保华镇海螺村依托党建帮扶单位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动“熔剂用灰岩矿开采”项目落地海螺村,通过灰岩矿的开采,为集团公司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劳务服务等,并向公司承接“熔剂用灰岩矿矿区林木作业项目”,村级集体每年增收59.2万元,涉及群众每年获得固定分红34.6万元。

  案例三:大河镇裕民村以59.6亩荒山折资190万元入股安凯达股份有限公司,按入股资金4%年利率进行保底分红,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同时,村集体通过资金入股公司,持公司原始股1.15%,每年村级保底分红15万元。

  案例四:双戛街道马戛村依托景区优势,将10亩集体土地用于修建停车位235个,承包给公司经营,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9万元。

  生产服务型

  类型解读:围绕农村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案例一:大河镇大桥村立足806亩坝区蔬菜基地优势,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建成覆盖蔬菜基地的灌溉系统,成立“管水协会”,为坝区群众提供蔬菜种植灌溉服务,每年村集体获收14万元。

  案例二:保华镇二道坪村结合自身地理地貌、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等特点,整合各类资金采购大型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37辆农机设备,组建“农业机械化专业服务队”,通过为农户提供“耕、种、收”一站式服务方式,每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工矿辐射型

  类型解读:依托工矿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原料配送、建筑施工、后勤服务、废旧资源处置、劳务输出等业务,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企业、村集体经济、辖区群众互赢。

  案例:汪家寨镇新塘村依托辖区大型国有工矿优势,将村集体原经营的煤矿按5%股比入股“镇艺煤矿”,每年村集体增收40万元;同时,整合村各类资金入股“永泰顺泡沫包装有限公司”,每年村集体获得固定分红6万元。

  物业创收型

  类型解读: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成立各类服务实体,以劳务承包的方式承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企业后勤等业务,吸纳农民就业并从中获得收益。

  案例:南开乡双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乡政府村容村貌整治、农贸市场摊位管理等28项公共服务事项和辅助性管理事项,村集体每年通过收取卫生管理费、摊位管理费等稳定增收13.15万元。

  抱团发展型

  类型解读:创新村村联建、产业联建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案例一:南开乡发仲村引进六盘水盛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恩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有连体钢架大棚、冷库的优势,辐射带动相近5个村共同种植蔬菜,建立南开乡蔬菜分拣中心,统一打造“南开冷凉蔬菜”品牌,形成产业联盟,实现冷凉蔬菜种植、分拣、销售一体化。村集体与企业签订服务、资产租赁、土地流转和当地农户用工协议,2022年以来,增加种植冷凉蔬菜1500余亩,产业增收300余万元,当地群众务工增收2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28.3万元。

  案例二:德坞街道整合7个村(社区)土地、房屋、商铺等资产资源,组建钟山区润民商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租赁获得收入,收益按每个村占比10%至20%不等进行分红。2022年10月以来,共计盘活闲置土地14处783.5亩、房屋3处4450平方米、门面1个50平方米,每村每年增收10万元。

  资产盘活型

  类型解读: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的办公场所、废弃的学校、卫生室、大棚、地块等资产,或购置兴建房屋、厂房、农贸市场、仓储设施、门面房等,按照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案例一:金盆乡双塘村争取各级各类衔接、帮扶资金,对闲置的1429平方米养牛场及设施进行提级改造,引进贵州迈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养殖优质肉牛200余头,每年村集体创收10万元。

  案例二:德坞街道西宁村地处城乡结合部,村集体将闲置的2栋办公楼、7个门面、1个闲置场地对外出租,每年村集体获得收益70余万元。

  案例三:红岩街道双坝村依托“城中村”优势,将闲置的4间厂房、154亩村集体土地进行出租,每年村集体增收56万元。

  异地置业型

  类型解读: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的村,通过异地购置物业、与经济强村共建物业项目、将集体资金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租金、股金分红、资产增值等运营收入。

  案例一:大湾镇幸福村使用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在镇中心区域购置1个商铺、8个门面,通过出租获取收益,每年村集体增收68.6万元。

  案例二:红岩街道双坝村使用村集体积累资金,在六盘水中心城区“川心小区”购置2个门面,通过出租获取收益,每年村集体增收15万元。

  劳务经济型

  类型解读: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劳务公司或劳务服务队,对外承接劳务服务、提供劳务中介和输出有偿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案例一:金盆乡金钟村成立金蔚来劳务公司,承接乡村道路清理、公路养护业务、义忠小学和羊场小学厕所改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金钟村污水治理等工程项目,村集体增收9万元,带动务工35人。

  案例二:金盆乡营盘村结合地处金盆乡交通枢纽中心位置优势,成立“金盆乡营盘村汽车租赁服务站”,提供商务车、婚庆车、旅游车、农机等长短期租赁服务,村集体每年增收18万元。

[责任编辑:李涛涛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