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地处贵州省中南部,辖12县(市)和都匀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20万人,其中布依、苗、水、瑶、毛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这么多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代代相继。两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布依族的包容性、苗族的多样性、水族的唯一性、瑶族的神秘性、毛南族的独特性于一体。
其实,要了解黔南,记住黔南,简单说就是五张名片:
一是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主持,从选址到建成历时22年的国之重器,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就坐落在黔南州的平塘县。中国天眼已经探测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已经有43颗得到国际认证。实现了中国天文学的突破,刷新了对宇宙的认知。
二是都匀毛尖。具有2200年种茶史、1000多年贡茶史、100多年品牌史,1915年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的都匀毛尖茶就产自我州。>>>阅读更多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南顺应改革开放大潮,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想办成而没办成的事情,全州呈现出经济持续向好、社会和谐文明、生态环境优美、政治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我们积极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目前,创建工作已通过验收公示。黔南州民族团结和睦指数和民族团结进步指数均达100%,黔南少数民族文化和发展自信不断彰显。
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抓粮食生产到抓基础设施建设,从实施农业产业化“185提升工程”到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全州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快速增长。1978年至2017年,黔南州GDP从4.5亿元增至1160亿元,年均增长11.0%。人均GDP由1978年的165元上升到2017年35481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3倍、85倍。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8年的6千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19亿元。总量位次逐步提升。>>>阅读更多
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根本上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是有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领导核心的结果,是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结果。我们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坚持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开放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二是得益于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黔南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坚决抓好抓实中央和省在黔南改革试点的落地,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我们先后推出3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脱贫攻坚“七个一”工作机制、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后扶模式、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福泉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等一批改革事项成为全国、全省的推广案例。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进展顺利,分散了社会风险,减少了决策阻力,降低了治理成本,形成了示范效应。>>>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