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启新时代同步小康新征程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启新时代同步小康新征程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启新时代同步小康新征程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40年改革开放,40年砥砺奋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做好贵州省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整体宣传,由贵州省网信办指导,新华网贵州频道推出系列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共话贵州改革开放40周年》。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近日做客新华访谈,畅谈七星关区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
精彩观点
1
胡敬斌

变化天翻地覆 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变化天翻地覆 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变化天翻地覆 探索出可持续发展之路

毕节市七星关区地处乌蒙山腹地,‌‌在云贵川接合部,‌‌以前‌‌是一个非常贫困落后的地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贵州的一个典型,‌‌也是‌‌党和国家“两个大局”发展战略的一个‌‌集中体现。

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用几组数据来说明:去年的生产总值370多亿,今年‌‌有望突破400个亿。财政总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00个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个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有望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接近1万元,明年可超1万元。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群众生活收入,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政治建设方面,‌‌‌‌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三十年如一日‌‌持续帮扶,与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一个典范。

‌‌在社会建设方面,‌‌探索出“七长双线九平台”“‌‌三级视频接访”“‌‌三调解两中心”等‌‌各种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生态建设方面是一个突出的亮点。2016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模范区”称号;在今年‌‌国务院大督查中,七星关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贵州这样的案例就三个,毕节七星关区是其中之一。

在改革开放‌‌40年、毕节试验区建立30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中,最大的成绩还是脱贫攻坚。‌‌30年以前,七星关区贫困发生率‌‌达到了58%,‌‌今年已经降到了‌‌7.07%,‌‌明年能够降到3%以下,实现‌‌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片区县减贫摘帽的目标。>>>阅读更多

1
胡敬斌

‘五个五’加快脱贫进程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五个五’加快脱贫进程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五个五’加快脱贫进程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第一,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筹安排,2019年我们要实现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减贫摘帽。‌‌这是一个既定的目标,也是一场决战。围绕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脱贫攻坚统筹安排,我们集中谋划了“五个五”的脱贫工作方案。

第一个“五”是实现水、电、路、讯、广“五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落后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破除发展瓶颈。

第二个“五”是实施房、厕、圈、厨、卫“五改”。集中精力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保障问题,特别是住房保障,也包括居住环境。我们规划了危房改造,‌‌同步改造厕所、厨房、圈舍,还有农村的环境卫生。为此政府加大投入,在农村开发了“护洁员”公益性岗位,成立了卫生工作队,一把扫帚扫到底。明年预计投入资金1个多亿,同时也优先解决贫困群众公益岗位就业的问题。

第三个“五”是实现易地搬迁、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合作社、乡村规划、产销衔接“五覆盖”。主要是产业的全覆盖,延伸的就是这种组织形式、组织方式,做到脱贫攻坚合作社的全覆盖,以及产销衔接、以销定产的全覆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能搬尽搬,易地扶贫搬迁的全覆盖。这几年我们从生态移民到易扶贫搬迁,搬了接近6万人,明年最后一批1.7万人能够集中搬到城里,从根本上来断穷根。还有就是乡村规划全覆盖。以前都是城市有规划,农村缺乏规划,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统筹得不够好,这次通过乡村规划的全覆盖,统筹好“三生”空间,来推动地方的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个“五”是实现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社会兜底“五保障”。能够让老百姓都有饭吃,都有衣穿,生活得越来越好,让每一个人‌‌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的普照。

第五个“五”是完善组织、纪律、法治、资金、督查考核“五个机制”,主要理顺工作机制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还有纪检监察体制的基层延伸等方面,目的是提高城乡社区自我治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阅读更多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