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矿区重披绿衣”-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11/14 09:23:49
来源:贵州日报

“让矿区重披绿衣”

字体:

  【特写镜头】

  初冬时节,遵义市播州区团溪、茅栗、尚嵇三镇之间,山色依旧苍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连绵绿意之下,过去遍布矿坑与荒土——它们曾是贵州铝业集团旗下矿产公司213矿厂的开采区与排土场。

  站在矿区高处,公司总经理罗克军极目远望,眼前正在开采的是呈东北至西南展布的3号矿体——巨大的梯田状矿坑里,翻斗挖机和矿用卡车忙着掘进装车、往返送矿。虽然当前矿体岩土裸露,黄土遍地,罗克军却目光坚定:“这片区域开采结束后,我们将立即推进闭坑整治与复绿治理,让矿区重披绿衣。”

  而在远处的山坡上,油茶树与松树错落挺立,三叶草与黑麦草连片生长,曾经荒芜的土地染上了柔软的绿意。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片片从海南引进的巨菌草与“绿洲一号”菌草,已在多个坡地上成丛蔓延。

  “近2万株菌草不仅凭借发达根系有效固土,还可以作为饲料与纺织原料,真正让生态‘含绿量’变成了发展‘含金量’。”罗克军说。

  213矿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部队矿厂。如今,运营该矿厂的矿产公司,已成为专门从事铝土矿开采的省管国有企业,拥有近17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年设计开采规模达50万吨,持续为下游铝产业输送优质矿源。

  作为2008年就来到213矿厂的“老矿山人”,罗克军亲历了矿区从粗放开发走向绿色发展的全过程。

  【用数据说话】

  “我们创新采用蚯蚓土改良近400亩土壤,为油茶、刺梨、高粱、玉米、油菜等作物交替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罗克军介绍,“十四五”期间,企业累计种植油茶树3.5万棵、松树3万棵、柳树等乔木2万棵,平均成活率达90%;山林之间,3700公斤三叶草、黑麦草的种子破土吐绿,让1483亩矿区土地重焕生机。

  绿色矿山建设,远不止于植树种草。“我们把生态环保作为采矿排荒的前置环节,从采场选址阶段就注重优化采剥方案。”罗克军告诉记者,在矿区,分层阶梯式剥离的作业面、分类回填的采空区,都为后期生态修复减轻了治理压力。

  为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213矿厂累计投入15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110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修建万余米雨污分流沟渠,织就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护网;投入千余万元建设2万余平方米环保钢架大棚、硬化运矿道路,并将处理后的水用于苗木浇灌与道路降尘……一系列扎实举措,构建起从源头控污到末端治理的环保体系。

  如今,213矿厂闭坑治理区的绿化覆盖率,已从“十四五”初期的约50%跃升至目前的90%,这片土地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漫山染绿的生态逆袭。

  【站在新起点】

  五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213矿厂将生态优先作为发展的前置条件,坚定走上“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绿色矿山建设之路。

  青山不语,绿意为证。一座肩负下游产业供给重任的矿山,同样可以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实现资源保障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我们将高效统筹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持续在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现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与矿地和谐,让闭坑治理区的绿意变成当地瞩目的连绵风景。”罗克军说。(记者 管云)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