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国企重塑发展新格局-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11/03 18:06:55
来源:新华网

贵阳国企重塑发展新格局

字体:

  新华网贵阳11月3日电(黄勇)2024年以来,一场以“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为核心的国企改革在贵阳贵安铺开,系统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力争到2026年实现企业数量压减60%、管理层级大幅优化、全员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的目标。

  贵阳贵安是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截至2024年底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95户,涵盖市本级、贵安新区、各区(市、县)及国家级开发区,企业员工总数达6.8万人,最长法人层级达6级。庞大的企业规模背后,部分国企存在主业不突出、管理效率低、债务风险高等问题。为破解这一困局,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贵阳贵安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全部改、全部转、全部退;减总量、减层级、减人员;强党建、强监管;分级负责、分类负责、分企负责”的“一改二强三分”改革路径,以推进国有资产的高效配置,推动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转型优化激活发展动能

  改革的核心在于“激活存量、优化增量”。贵阳贵安以“三个全部”和“三个减少”为抓手,推动国企从“规模导向”向“效率导向”转变。

物流园蔬菜区。

  “三个全部”促转型,改出市场活力,退出风险隐患。为打破“政企不分”的传统模式,贵阳贵安对2095户国企实施“无死角改革”——所有企业纳入改革范围,确保“应改尽改”;根据业务性质分类转型,承担公益性项目的“复合类”融资平台转为公益类国企,市场化业务占比高的则转为商业类国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依法压降转型。

  “三个减少”优结构,瘦身健体,轻装上阵。通过产权转让、无偿划转、吸收合并等方式,贵阳贵安计划减少全级次法人户数1253户。2024年已减少108户,2025年计划再减603户,截至目前累计完成535户压减。在管理层级上,明确市级(含贵安新区)国企不超过3级、区级不超过2级。人员管理方面,严控总部规模,市级国企总部部门不超过9个、人员不超过100人,区级不超过7个部门、50人,并建立与全员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员额管理制度。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改革不是简单的“减法”,更需要“强根基、防风险”。贵阳贵安通过“强党建”和“强监管”,为国企改革筑牢发展“双保险”。

  位于贵阳市修文县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联接着农产品的“产、购、储、运、销”各环节。为方便南来北往拉货送货的司机,贵阳农投集团下属贵农公司整合园区内外资源打造“司机之家”综合服务阵地,让司机不光能吃上热菜热饭,还可以免费洗衣服、洗热水澡、运动健身等,“司机之家”已成为一个“温馨港湾”。物流园还专门组建了“党员1+N调解队”帮忙化解跑车遇到的运输延误等纠纷,通过搭建机制、诉求收集、化解矛盾等方式,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把常年在外奔波的货车司机“烦心事”办好办实,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获得过往司机广泛赞誉。物流园作为“基地+加工+流通”三位一体保供稳价模式重要一环,以党建引领联动整合基地端、加工端、批发端、零售端等各端力量,深入践行“双连双惠”使命,助力“菜篮子”供给充足、价格稳定,更好惠及城乡群众。

  据介绍,贵阳贵安在国企领域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推进“五个一”行动:配强党组织书记队伍,今年从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中选配41名“领头雁”,提拔7人、调整3人,储备597名后备力量;建好党员队伍,将从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393名,民主评议优秀党员2673名;新建打造49个标准化党员活动阵地,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完善“党建入章”“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物流园航拍。

  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更成为改革亮点。贵阳产控集团旗下企业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把支部建在生产一线,在生产一线设立党员示范机台,以组织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党建深度融入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精益管理全过程,确保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今年1月,贵州轮胎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25年度“灯塔工厂”名单。由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灯塔工厂”代表着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荣誉,贵州轮胎是国内轮胎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贵州唯一一家“灯塔工厂”。

  贵阳市农投集团则坚持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扎实推进产业链上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024年贵阳市农投集团在《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中跃升至第71位,较2021年首次进入时的第343位跃升了272位;在2024年贵州百强企业中位列第22位;今年8月,贵阳市农投集团还获得2024年度贵州省“改革先锋队”表彰。贵阳市农投集团把党建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方方面面,成为党建引领发展的典型案例。

现代种业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

  监管创新双轮驱动

  强监管,管人管钱管事,守住风险底线。在“人”的管理上,贵阳贵安推行市场化用人机制:国有独资、控股企业董事长未经出资人同意不得兼任经理,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且外部董事占多数;中层干部岗位设置严格审核,严禁超职数配备;管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成为常态,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同时,拉开国企之间、内部子企业之间、同职级人员的薪酬差距,通过基本薪酬与绩效激励结合,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在“钱”的管理上,制定全面预算管理、融资担保及资金出借办法,推动企业建设司库和业财一体化系统。贵安新区发展集团试点“业财一体化”系统,通过智能识别、稽核和管控技术,实现资金使用与审批条件全流程自动化匹配,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此外,开展矿产、旅游、数据等资源摸底,将优质资源注入国企;统筹市县两级资产纳入“国资云”平台,提升管理效能。

刺梨灌装分装线上员工在进行成品分装工作。

  在“重大事项”管理上,明确市级企业主业不超过3个、培育业务不超过1个,区级企业主业不超过2个、培育业务不超过1个;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数字活市、生态立市、人才兴市”战略,优化重组贵阳产控集团、市大数据公司等10余家专业化集团;强化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的衔接,建立投融资管理机制,并将国企改革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

  市交通运营集团针对道路公交、轨道交通、市域铁路运营中存在的“三张皮”问题,对集团部门设置、部门职责及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调整,强化公交、地铁、市域铁路的人员交叉任职,推动“管理、规划、运营、服务、宣传”等5个融合,实现“大公共交通”领域的运营调度、行车监管、数据归口、客运服务上的全面统筹、指导,累计完成10批次公交线路调整,轨道交通全线网93个车站与道路公交100%接驳,不断深化“三张网”融合工作。市水务环境集团聚焦数字化赋能资金管理,持续优化集团资金管理平台,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初步实现与结算银行的直联可视功能,提升整体资金运作效率,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现代种业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产业工人。

  截至目前,贵阳贵安国企改革初见阶段性成效:企业数量从2095户精简至1560户,超层级企业减少349户,党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监管体系日益完善。贵阳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通过资源注入、资产盘活等方式增强企业“造血能力”;同时优化考核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一线员工倾斜,进一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李华红认为,贵阳贵安的国企改革有三大特点。一是坚持了“问题导向”。直面部分国企存在的机构臃肿、主业不突出、管理效率低、债务风险高、市场反应迟缓等沉疴旧疾,更好地适应了高质量发展要求。二是“路径清晰”。通过市场转型、层级压缩、优化布局、党建引领、监管创新等方式,不仅让企业“瘦身健体”“轻装上阵”,而且还实现了“提质增效”目的,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三是“意义重大”。此次改革是贵阳贵安国企实现“自我进化”的关键一步,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又为未来发展腾出了空间,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活力与发展动力;更重要的是,机体健康的国企还将成为贵阳贵安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与“助推器”,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甚至是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 周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