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清晨7:30,家住黔南州长顺县长寨街道顺兴社区的柏春花为孩子准备好早餐后,仅用2分钟步行至社区内的国鑫手套就业帮扶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这样的好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柏春花一边熟练地缝制手套一边说。
长顺县聚焦易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把就业帮扶车间作为实现群众就近就业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载体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将一个个就业帮扶车间打造成搬迁群众增收的“幸福驿站”。
截至目前,长顺县已认定42家就业帮扶车间,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发放补贴143万元,其中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兑现87万元,带动企业新增就业岗位超3000个,让更多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今年以来新认定就业帮扶车间6家,发放补贴17万元,涵盖环境卫生、食品加工、铝合金门窗加工等多个领域,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
针对部分因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外出的群众,一些车间还推出了“弹性工时”制度。“以前在省外打工,一年才能回一次家,现在车间就在楼下,下班就能辅导孩子作业。”在顺兴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内,已在这里上班6年的搬迁户梁王妹说。
“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在群众‘家门口’,就是为了化解群众照顾家庭与外出务工之间的矛盾。”长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谢娟表示。
“长顺县整合农业、人社、教育、妇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在全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群众由‘普工’向‘技工’转变。”长顺县就业局局长黄志雄介绍,今年以来,已开展农机、叉车、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24期,培训群众1200余人次。(记者 袁鹏)
【纠错】 【责任编辑:周远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