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县花江镇多德村组建全县首支合作社无人机飞行队-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10/22 17:02:22
来源:关岭县融媒体中心

关岭县花江镇多德村组建全县首支合作社无人机飞行队

字体:

  近日,关岭县花江镇多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3名无人机专业飞手正式签约,组建起全县首个村级专属无人机飞行队。此举标志着多德村成功探索出“科技+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为当地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在多德村村委办公室,随着合作社代表与3名专业飞手的笔尖在协议上郑重落下,全县首支村级无人机飞行队正式宣告成立。这不仅是一纸协议的签订,更标志着合作社新增的无人机资产正式投入市场化运营,为村庄产业发展注入崭新的科技活力。

  “现在我看到,不管是我们本村还是村外,蜂糖李产业都发展得不错。我们想把无人机技术用在这上面,帮助更多村民,给他们减轻更多负担。” 无人机飞手赵靖说。

  近年来,多德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其中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然而,“物资运输难”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最大瓶颈。为此,多德村今年精准施策,依托帮扶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并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引进了3台无人机。这些设备将被应用于农作物植保、农产品运输等多个场景,一举实现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作业效率的双重目标。

  “我们村大部分都是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比较多,村民以往主要是靠劳力从山坡上进行采收,人工成本特别高。自从有了无人机调运项目以来,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花江镇多德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威介绍。

  在多德村的山峦间,两名飞手默契操控,无人机往返于山坡与山脚,将一袋袋玉米精准运送。短短半小时,20余袋的运输任务高效完成。这一场景,有力地印证了无人机在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作业效率方面的巨大优势,是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一次完美示范。

  “以前从山坡上运玉米、完成采收,前后得耗上一两天;现在有了无人机帮忙,3个小时就能完成。”王威说。

  如今,无人机的应用已从设想变为现实。此举不仅是“科技+农业”模式的生动实践,更汇聚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东西部协作项目的鼎力支持。这支年轻的飞行队,正承载着村民的期盼,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科技之翼”。

  “我们打算通过中航工业在低空经济方面的帮扶,开展更多的无人机飞手的培训,把村里的无人机飞手队伍壮大。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增加无人机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加合作社的运营效率,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增加飞手的收入。”王威说。(明江涛 王倩雯 王全伟)

 

【纠错】 【责任编辑: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