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休了两天,节后就忙开了,今天还新增了一台脱粒机加快生产进度。”10月14日上午,走进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把仕村的六枝特区乡村振兴助农烘干仓储中心,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贵州京港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伍磊指向门口一字排开的运输货车说,“除本地采收外,我们前两天还从外地收了数百吨鲜玉米,确保订单及时交付。”
该烘干中心由贵州京港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建,是全省首个鲜玉米烘干中心,占地约11.7945亩,日均可处理鲜玉米600吨。今年4月末动工,恰好赶在秋收时节建成投入使用。中心的落成,有效填补了贵州玉米产后烘干环节的空白。
在烘干中心门口,瓦窑村村民韦江伟和父亲驾驶着满载鲜玉米的三轮车过磅称重,之后缓缓驶向卸货区。“今天拉了1000多斤,算是少的。”韦江伟擦了擦汗说,“这边家离得近,十几分钟就能到。之前已经来过三四趟了,都是现结现款,比起自己在家晾晒省心多了。”他家种植的10余亩玉米,如今再也不用为销路和储存问题发愁。
与传统露天晾晒相比,烘干中心采用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从脱粒、烘干、仓储到色选的全流程闭环作业,最后成品入仓、按订单需求打包装车。生产线一次可处理150吨鲜玉米,经过4到5个小时,玉米含水量即可从35%左右降至14%以内,达到安全仓储标准。不仅解决了霉变、损耗问题,还大幅缩短了从田间到市场的流通时间,牢牢守住了玉米的品质与“身价”。
而便捷的交通让烘干中心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从这里出发,向南十几分钟可以从丁旗收费站上高速,往东十分钟内就能到达黄桶站实现公铁联运,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伍磊调侃道,“好粮也得有‘好出路’!现在中心的名声慢慢打响,不仅是木岗镇,很多周边乡镇的农户都愿意把玉米送来,收购范围已经延伸至平坝、兴义、清镇等地。”
“目前,我们烘干处理后的玉米,主要销往省内的养殖场、饲料厂及食品精深加工企业。从8月25日运营至今,烘干中心已与3000余户农户建立稳定合作,产值已达500万元。”伍磊表示,下一步,中心计划依托政府牵头和专家指导,因地制宜推广优质玉米品种,通过标准化生产和订单式收购,更好地托起当地农户的“钱袋子”。(记者 李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