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翠竹“链”动千种产品-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10/10 09:38:11
来源:贵州日报

一根翠竹“链”动千种产品

字体:

  10月9日,遵义市赤水市丙安镇艾华村的竹林里,竹农黄家海正熟练地采伐竹原料。这些鲜竹将在村里切片后,运往当地的竹纸浆加工企业,开启从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绿色转化之旅。

  “这段时间竹原料收购价是每吨530元,我们村有的竹农已用上无人机采伐竹子。”黄家海介绍,赤水竹生长三五年便可成材,随着“以竹代塑”产业兴起,竹农采收技术持续升级,竹林亩均效益显著提升。

  这根看似普通的翠竹,在赤水已催生出年产值近百亿元的绿色产业集群。在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原料场内,运送竹子的车辆排成长龙,正在发酵的竹切片堆积如山。“我们每天要处理近4000吨竹原料,经现代化生产线转化为竹浆、竹板材、竹纤维等初级产品后,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料支撑。”企业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竹子之乡”,赤水现有竹林132.8万亩,年可采伐楠竹35万吨、杂竹100万吨,丰富的资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沿着产业链往下游走,在贵州竹塑车间里,工人正赶制以竹纤维为原料的可降解酒托与食品包装盒。“这些产品性能媲美塑料制品,却能在自然环境中快速降解。”企业负责人江祖泉表示,随着“限塑”政策持续推进,竹制品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目前赤水已培育竹加工企业200余家,开发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品等10余个系列逾千种产品。

  产业链末端实现“变废为宝”。贵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竹加工废料制成竹炭,每月消纳竹渣约5000吨,制成竹炭约1000吨,创造产值超400万元。“既解决环保难题,又拓展增收渠道。”企业负责人说。完整的循环产业链让赤水竹资源实现“全链利用、吃干榨尽”。

  2025年是《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三年来,赤水市抢抓机遇,深挖竹林资源优势,推动竹产业做大做强,竹产业已成为该市的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

  9月26日召开的2025“以竹代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赤水市副市长葛继红介绍:“去年赤水竹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实现‘含绿量’提升生态底色、‘含新量’驱动产业变革、‘含金量’赋能富民增收。”此次大会期间,赤水市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赤水市政府与北京首融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同旭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竹原纤维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和纸浆模塑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位于赤水的贵州宸竹盛业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分别与供应商代表签订产销协议,签约总金额约1亿元。

  赤水市竹产业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赤水竹产业带动16.5万竹农人均增收7200元以上。从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再到废料利用,赤水正构建完整的竹产业循环经济体系。(记者 杨柳)

【纠错】 【责任编辑: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