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德江:“新战法”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信息展播
2025 09/30 16:47:37
来源:德江县委宣传部

铜仁德江:“新战法”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字体:

  “以前反映饮水管道问题得等上好几天,现在上午说、下午就有人来修,这效率真是没得说。”在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村民张月武拧开自家水龙头,看着清澈水流汩汩而出,眼角眉梢都漾着笑意。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德江县以“新战法”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缩影之一。

  当前,以“高效调度、精准破题、民生为本”的乡村振兴“新战法”,像春雨般浸润德江大地,让群众生活更有质感,也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黔东大地徐徐铺展。

  高效调度“拧发条”

  “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得把县乡村三级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跑得稳、走得远。”德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道出了“新战法”的关键。

  面对全县3000余户监测对象的帮扶需求,德江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一把手工程”,由县领导领衔下沉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带着问题“坐诊”,与各乡镇、部门负责人现场“开方”。

  产业路进度滞后?立刻明确整改节点;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有漏洞?当场敲定补充方案……

  这种“高位推动+靶向整改”的模式,让责任链条环环相扣。针对个别村新轮换驻村干部政策不熟、村情不清的问题,县里不仅组织“老带新”结对帮扶,还编印《政策口袋书》,让驻村干部白天走村入户摸情况,晚上对照手册学政策,实现了“从陌生到熟练”的蝶变。

  住建部门紧盯危房改造“硬骨头”;教育部门紧盯控辍保学“硬指标”;卫健部门盯紧群众“生命健康线”;医保、水务部门齐发力,让“3+1”保障举措落地有声。真正把“责任清单”变成了群众的“幸福清单”。

  精准破题“解疙瘩”

  “这一片脐橙销售渠道不畅,要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资源优势,拓宽销售渠道,不能影响群众收益。”在现场办公会上,这样“红脸出汗”的场景已成常态。

  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返乡回流脱贫劳动力,德江县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按照“1311”就业服务保障机制,精准落实就业岗位。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心里踏实!”李寿娥说,这让她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前不久,社区刚为有育儿需求的李寿娥匹配了公益性岗位,她的话也道出了许多返乡群众的真实感受。

  为破解“问题整改慢、落地打折扣”的难题,德江县推出“收集问题+现场办公”机制,着力解决各乡镇、部门“堵点”,让整改精准“命中靶心”。

  针对国家和省级暗访反馈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举一反三排查,按照双台账、双责任、双销号、双问责的四双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改销号。

  民生为本“暖人心”

  “今年3月份,因缺乏资金支持,购种困难,若不是政策扶持到位,我的天麻都无法下种!”高山镇天麻种植大户吴兵看到丰收的天麻笑脸盈盈地说。

  今年以来,德江县围绕“牛业双驱”、天麻全链、茶叶双品的“一主两辅”产业发展布局,织牢织密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这背后,是全县干部的担当。

  为提升群众认可度,德江还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干部“三支力量”入户走访,送政策、办好事、解难题。

  德江县楠杆乡张玉梅不会用智能手机开展“一键报贫”;枫香溪镇丁某因病刚性支出过大,有致贫风险……驻村干部上门手把手教、逐项研判致贫风险,并大力开展“有困难、找政府、防返贫、一码通”宣传工作,让监测帮扶的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

  确保发现风险到纳入监测不超过15天,30天内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让干群关系更亲,群众的幸福感像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

  当前,行走在德江大地,乡村道路整洁通畅,金秋大地硕果累累,质朴笑声阵阵。以“新战法”为引擎的乡村振兴实践,让德江乡村图景焕发更加靓丽的色彩。

【纠错】 【责任编辑: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