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风景好 最美是丰收——喜看各地“三农”好“丰”景-新华网
新华网 > 贵州 > 正文
2025 09/24 08:32:33
来源:新华网

金秋风景好 最美是丰收——喜看各地“三农”好“丰”景

字体:

  新华社南宁9月23日电(记者黄庆刚、汪军、浦超)金秋九月,稻浪翻涌,瓜果飘香,又是一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幅幅丰收的画卷在各地徐徐铺展,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歌。

  丰收,在希望的田野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

  眼下,正是蜜柚成熟的季节。在广西玉林市容县的山坡上望去,一片片柚子林尽收眼底,黄灿灿的柚子沉甸甸缀满枝头。“现在正是蜜柚上市的季节。这是刚摘的蜜柚,果肉细嫩多汁,口感清爽香甜,今年预计产量达3000斤。”容县浪水镇长寿村沙田柚种植农场负责人胡玉生说,除蜜柚外,农场还种有100亩沙田柚,预计一个月后也将迎来丰收,初步预计产量达300吨。

  广西容县浪水镇长寿村沙田柚种植农场迎来蜜柚丰收。新华社发(胡玉生 摄)

  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田野上,6.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连片的玉米与大豆高低错落,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在种植大户黄忠洪的120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里,金黄的玉米棒与饱满的大豆荚挂满枝头。“今年复合种植效果很好,大豆已经丰收归仓,现在玉米也进入收割期。”黄忠洪说。

  在贵州印江的广袤田野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新华社发(王东 摄)

  视线北移,秋分前后,重庆市黔江区15万亩水稻已进入集中收获期。为应对前期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当地投入了多台大型烘干机,解决稻农们最关心的稻谷发霉问题。“我们已经烘干了3万多斤稻谷,每天的烘干量在1万斤以上,节约了时间,也降低了粮食损耗。”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绍成说。

  增收,在多元特色产业里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藏红花每年都如约盛开在腊普河畔,这些红蓝相间的小小花朵,每年为当地400户农户带来1120万元收入。

  “种植藏红花收益高,而且可以和水稻轮种,不影响种植其他作物,我平时还去公司务工,每年的收入有2万多元,家里的条件也改善了,还能照顾到老人孩子。”维西县金色田园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唐贵英说。

  在云南省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村民正在整理藏红花。新华社发

  如今,丰收正越发多元。除了“田埂上”的农业产业,还有不少文旅产业也在丰收的“T台秀”上闪耀光芒。

  走进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可以看到层层梯田环抱于山间,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错落分布其间。一条条石板小路上,不时有身穿红色瑶族服饰的村民和国内外游客穿行而过。

  凭借梯田景观和丰富的红瑶文化,村民过上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文旅新生活。随着旅游业的红火,外出务工的青年纷纷返乡创业,村里的民宿和餐饮业迅速发展起来,不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这是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秋日的梯田风景。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当地青年潘德雄2018年在村里开办了一家融合了瑶族风格和现代元素的民宿。为更好丰富业态,他还经营起咖啡奶茶店和餐馆。“民宿很受游客们欢迎,旅游旺季还得提前网上预订,在家门口当老板收入也不错。”潘德雄说。

  如今的大寨村产业趋强、人气渐旺,通过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余琼通说,2024年大寨村接待国内外游客60多万人次,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0万元。目前,全村有大小餐馆、农家乐、民宿等200多家。

  宜居,在和美乡村建设中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不少地区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村屯向美而兴,生态宜居向好。

  金秋时节,行走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宝山麓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南诏镇新村,低头是石板小巷,抬头是黄墙黛瓦……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筑诉说着1300多年的历史。

  在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新村的活动广场,村民正在排练节目。新华社发

  “来自北京、江西等国内多地的居民来这里租住,有人来这里旅居,有的开民宿。”新村党总支书记字明高说,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此寻幽定居。

  错落有致的古朴民居、青苔遍布的石板小路……走进广西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一派田园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装着精美画作的展箱放置在小河畔、树荫下、屋檐下,村民一边欣赏艺术,一边与自然相拥。

  这是北流市新圩镇河村露天美术馆的一角。新华社记者 黄庆刚 摄

  “我们不断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露天美术馆吸引不少游客参观,我们后期将把它作为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一直开放下去,希望进一步带旺河村的乡村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家平说。

【纠错】 【责任编辑:周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