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中宣部印刷发行局指导,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多彩贵州·书香高原”耕读行动—长征阅读漂流总结分享活动在贵州长征干部学院举行,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和贵州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印刷发行和农家书屋培训班有关学员,出版发行界代表及广大读者朋友齐聚一堂。
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最多的省份,全省有68个县(市、区)镌刻着长征的足迹,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为挖掘并读好长征故事,贵州出版单位推出了《遵义三日》《长征在贵州》等关于长征的新书,与《长征》《红星照耀中国》等经典读本一起送到黎平、遵义、猴场、赤水等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地的农家书屋、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图书角等阅读空间。阅读漂流活动中,科学家、作家、出版人、讲解员、教师和学生、游客等积极领读,出版人、作者与读者以媒体为桥,通过阅读漂流共同形成长征阅读场。
据统计,此次长征阅读漂流活动在全省长征重要事件地设阅读漂流点35个,每一个点配置130册书,共计4050册书,线上线下带动近百万读者。
总结分享活动现场,全省35个长征阅读漂流点荐读人代表带来诗朗诵《红军来过我家乡》。他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将1934 年乌江两岸的雪景、瓮安祠堂的争论、遵义城的灯光等红军长征的故事娓娓道来,仿佛将观众带回那个战火纷飞却信念如炬的年代,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对于青少年,大多数只在课本上认识长征二字的孩子而言,那段岁月怎样才能走进他们?
活动现场,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历史教研员冯铁辛和汇川区板桥镇将军小学的同学们带来阅读示范《长征有多远》。生动的讲解、互动的形式,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也为青少年如何走进长征历史、理解长征精神提供了新思路。
在本次活动的重磅环节,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以 “书写民族精神的凛然风骨” 为题分享创作心得。王树增将军花 6年多时间重走长征路,查阅数千万字资料,写下240 余万字笔记,创作《长征》一书,目的是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以及这种精神力量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
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
面对 “为何《长征》开篇写贵州石阡甘溪” 的提问,王树增将军详细解读了甘溪战役在长征中的重要意义,让在场读者对长征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他也鼓励基层阅读推广人,要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让更多人读懂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活动尾声,遵义师范学院学生合唱团以一曲《如愿》致敬先烈,悠扬的旋律搭配真挚的歌声,满含着新时代青年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感恩,不少观众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眼中满是感动。
最后,全体参与者共读“伟大长征精神”,誓言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砥砺前行。虽然长征阅读漂流总结分享活动暂告段落,但长征精神的传承永不落幕,红色阅读的接力永不停止。(记者 程佩佩)